浙江在線10月6日訊(記者 陳雷)杭州亞運會賽事接近尾聲,后亞運時代,場館等“亞運遺產”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10月6日上午,杭州亞運會“后亞運時代”主題新聞發布會在主媒體中心舉行,對外介紹本屆亞運會帶來的紅利及后亞運時代“亞運遺產”的發展利用。
發布會現場 記者 陳雷 攝
會上,杭州亞運會主新聞發言人毛根洪從體育、城市、品牌三個維度,介紹了此次亞運帶來的紅利。“從體育亞運的角度來看,最直接的影響是建成了一批場館設施,豐富了人民群眾鍛煉的地方。”毛根洪介紹,此外,杭州亞運會在籌辦過程中落地了一批賽事,如2018年舉辦的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等,同時掀起培養了全民健身的熱潮。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杭州亞運會從成功申報到成功舉辦歷時8年,截至去年底,8年來杭州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從40.6%躍升到46.01%,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1.8平方米提高到2.71平方米。
而從城市亞運來看,杭州亞運會推進了杭城基礎設施的改進以及城市面貌的改善,同時結合亞殘運會推進了城市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城市志愿精神的培養。“從品牌亞運角度來看,亞運會舉辦期間,杭州成為大屏小屏普遍關注的城市,同時直接帶動了當地體育產業發展,比如桐廬舉行的馬術比賽,必將為后面進一步推進馬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毛根洪表示。
杭州亞運會的籌辦過程,是體育惠民、亞運惠民的過程。亞運會結束后,如何利用好場館這一“亞運遺產”?“向市民開放+青少年業余訓練+承辦賽后大型專業運動會”的模式,是杭州給出的答案。
“早在亞運項目的場地比選時,我們就在謀劃這個問題,總的來說,所有杭州亞運會場館都會得到很好的利用和發展。”杭州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金承龍舉例稱,除了場館陸續向市民開放外,像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杭州富陽銀湖體育中心,賽后將分別成為杭州市水上運動中心、杭州市射擊中心的青少年訓練基地。
對杭州來說,第19屆亞運會的成功舉辦還加速了杭州打造國際賽事之城的步伐。“我們將充分利用亞運場館,舉辦更多的國際國內重大賽事。”金承龍介紹,就在10月4日,杭州市政府與相關國際體育組織進行了集中簽約,與國際皮劃艇聯合會、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國際曲棍球聯合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5日,杭州又與國際馬術聯合會簽訂了合作推廣,充分利用這些國際體育組織帶來的優勢資源,引進舉辦更多高水平賽事。今年12月,2023-2026世界羽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將在杭州開展,這是后亞運時代杭州舉辦的首個世界級重大賽事。由杭州和世界皮劃艇協會、中國皮劃艇協會共同原創的賽事——國際皮劃艇超級杯首屆賽事也將于2024年10月在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舉辦。“同時我們正在積極申辦曲棍球世界超級聯賽第六季中國站,還將積極申辦射箭世界杯、國際射擊世界杯等高水平賽事。”金承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