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9月27日晚,一場名為“皓月名樓 詩意中華”的2023年網絡中國節·中秋賞月直播活動,在江西南昌滕王閣舉行。千萬網友通過網絡直播,一秒穿越、一屏盡享“江南三大名樓”的皓月盛景與超級月亮的全程陪伴,以互聯網的獨有方式,共享浪漫中秋佳節。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活動中“網絡中國節”青年共創計劃發布,旨在為青年群體搭建思想交流、創新想法展示的平臺,以青年創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生生不息。青年是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以青年人的方式進行共創相邀,于網端之上共慶傳統佳節,是把握時代、引領潮流的創新傳播之道,亦是賦能網絡優質內容創作,凝聚青年力量的有力舉措。
新生代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繼承,本身就自帶互聯網基因。在此次直播活動中,傳統文化傳播者代表與大語言模型展開人機對話,讓人感慨科技與文化相融的強大生命力;一線邊防官兵跨越網端現場連線,海內外留學生與網友分享中國技藝,都讓廣大網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青春脈動。
共創計劃,讓新生代增進文化自信力量。春節、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該計劃以“網絡中國節”系列主題活動為依托,邀約內容共創伙伴,充分釋放青年用戶共創價值,通過推出一系列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賦能傳統節日,讓網絡新生代沐浴在傳統文化氛圍中,弘揚出屬于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豪感。
共創計劃,為“網絡中國節”注入新活力。“網絡中國節”主題活動是廣大網民熟知的品牌活動,青年群體則是極具創造性、對未來極具想象力的群體。該計劃通過聚攏青年優秀作者,通過其熟悉的創意數字表達方式,引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新熱詞,來共同打造高質量精品內容共創陣地,這為新生代的網絡文化交流創造出了更多可能,也開啟了推動“網絡中國節”縱深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共創計劃,推動傳統文化國際化表達。全球化語境中,如何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社會公眾關注的重要議題。該計劃以年輕態、國際化的視角,表達本土青年人節日生活的真情實感,邀請海內外青年體驗和分享,向海內外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精神力量,構建情感認同,不斷創新和豐富文化產品與服務,不斷探索傳統文化的立體化傳播。
青年共創計劃的正式發布,是“網絡中國節”品牌升級的全新起點,期待通過創作扶持、作品激勵、內容輸出等機制的不斷完善,廣泛凝聚網絡新生代青春力量,為優秀青年搭建起深度交流的網絡文化平臺,形成更大規模的傳統文化傳播矩陣,共同繪就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畫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百年來,在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里,總有一輪明月朗照其上。而網絡空間如同浩瀚海洋,留下歷經千載的文化沉淀,亦煥發出富有生機的蓬勃與力量。期待青年共創伙伴的加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更加緊密地擁抱與碰撞,在網絡空間擦出不一樣的火花!(特約評論員:章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