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看到企業研發人員都是年輕人,十分欣慰。總書記說,國家現代化建設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舞臺,大家正當其時,要把握歷史機遇,大顯身手,勇攀科技高峰,將來你們一定會為自己對民族復興所作的貢獻而自豪。
在前不久揭曉的第五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里,48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他們的科研經歷,展現了立志高遠、腳踏實地、勇于創新、攻堅克難等優秀品質之于科研的重要作用,也生動地詮釋著何為“創新的制高點在科技,科技創新的希望在青年”。
國家所需,青年所向。科技創新的征程中,年輕人應該向哪里沖鋒?破解鋰硫電池應用關鍵瓶頸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黃佳琦說,“國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讓我有信心克服前進路上的千難萬險”;不斷突破醫學影像分辨率極限的浙江大學教授吳丹說,“我的成長,和中國磁共振成像產業的成長同頻共振”……事實證明,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青春才會閃光。
工貴其久,業貴其專。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甘坐“冷板凳”,是必備的品質。為了捕獲自由電子激光,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王文濤歷經了多年嘗試。最后一次相關實驗,連續奮戰10多個小時后,王文濤提議,再堅持半小時。正是在這多堅持的半小時里,王文濤和團隊終于看到了孜孜以求的光亮。科研事業尤其需要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只有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攻關高精尖技術,一點一滴拼、踏踏實實干,才能行穩致遠、成就夢想。
擁有一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近年來,越來越好的科技創新氛圍,為青年科技人才競相涌現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急科技攻關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鼓勵青年科技人才跨學科、跨領域組建團隊承擔顛覆性技術創新任務。這也將激勵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擔當作為、潛心研究,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奉獻青春和智慧。
青春從來系家國,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廣大青年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不斷向更廣更深的科學技術探索,把握歷史機遇,發揮聰明才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以青春力量勇攀科技高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