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秋分時節,我們迎來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全國主會場活動首次在四川成都舉辦,天府農耕文明主題展已正式亮相,天府農博園里稻浪翻滾,3000畝稻谷豐收在即。在湖南益陽,大片晚稻成熟,金黃的稻浪隨風翻涌;在天津濱海新區,萬畝葡萄園迎來豐收季……舉目神州,一派豐收景象。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首個為億萬農民設立的國家節日。這幾年,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中國農民豐收節”早已“火出圈”,獲得廣大農民乃至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每逢節日,各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慶祝活動,包括農業展覽、美食品鑒、民俗文化表演、鄉村旅游觀光等。人們或慶祝豐收、表達喜悅,或抒發鄉情、憧憬未來,或聚焦“三農”,謀劃來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新場景。濃厚的重農強農氛圍,讓廣大農民感受到自豪和溫暖,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各界重農務農、振興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更重要的是,節日期間,各地通過舉辦金秋消費季、農產品電商大會、數字鄉村大會等活動,有效促進了農產品產銷對接,增加了農民收入,活躍了農村消費市場,讓廣大農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近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豐收節不僅需要敲鑼打鼓、熱熱鬧鬧、營造氛圍,更需要在產業帶動、科技推廣、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讓農民的節日惠農民,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之南方高溫干旱持續,給秋糧生產帶來諸多挑戰。對此,各地積極采取有力措施應對,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秋糧長勢較好、豐收在望。這樣的局面來之不易,令人欣喜。各地應以慶祝豐收節為契機,為當地農業發展引進更多科研成果,為特色農產品找到更多銷路,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穩住農業基本盤,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只是廣大農民群眾,還有每一個從“三農”中受益的你我。(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