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請介紹一下,貴州發展的“黃金十年”中,統一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所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譚炯:過去十年,貴州統一戰線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做到黨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全省的大局發展到哪里,群眾的關注聚焦到哪里,統一戰線就跟進到哪里,智慧和力量就匯聚到哪里。
我們同心協力,共筑脫貧攻堅實現小康之夢。脫貧攻堅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簽是貴州人民的共同心愿,我們立足自身優勢,聚力攻堅、助力脫貧。例如,我們配合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推動畢節試驗區、黔西南試驗區建設,幫扶黔南州三都自治縣,先后實施幫扶項目3900余個,涉及幫扶資金52.41億元人民幣,打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共同推進改革試驗、促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范例。支持各民主黨派省委會開展幫扶活動,涉及項目370個、資金64.56億元,其中“六個參與”助力脫貧攻堅榮獲全國統一戰線實踐創新成果表彰。推動5849家民營企業參與“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投入幫扶資金236.8億元。
我們同心協力,共筑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之夢。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我們圍繞“兩個健康”,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抓實各項工作服務,不斷為貴州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創新形成“五個一”工作舉措,暢通政企溝通協商渠道,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推動省內貴商在全省組建地域商會和行業商會等1816家,商會會員人數逾18萬人。
我們同心協力,共筑防控疫情人民健康之夢。疫情暴發后,全省有2700余名統戰成員奮戰在抗疫一線。統一戰線成員紛紛捐款捐物支持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各民主黨派成員捐款2800萬元,捐物價值5200萬元;宗教界人士捐款捐物609.88萬元;民營企業捐款捐物6.4億元;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捐款捐物2551.04萬元,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歸國留學人員等捐款捐物1420.78萬元。
我們同心協力,共筑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之夢。和諧穩定是一切的基石,我們主動參與社會事務、推動民生事業,引導基層統戰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形成貴陽市“和諧促進會”、遵義市湄潭縣“寨管家”、黔南州“鄉賢會”等社會治理新模式。認真開展統一戰線助學行動,投入資金2億多元,惠及貧困學生40501名。組織統戰成員圍繞社會熱點進行網絡正面宣傳,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記者:下一步,統一戰線準備從哪幾個方面開展工作,為貴州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
譚炯:這里我主要介紹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凝聚共識,步調一致向前進。貴州“黃金十年”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聽黨話、跟黨走是正確的。我們將支持、引導統一戰線成員開展“統一戰線獻禮黨的二十大”主題宣傳教育,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扎實做好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宣傳宣講、釋疑解惑工作,切實把統一戰線成員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對統一戰線、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文件)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上來。
二是增進團結,攜手互助向前進。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履行基本職能,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啟動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相關工作,支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續寫貴州民族團結進步“新故事”;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教育引導宗教界增進“五個認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堅持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加強民營經濟人士思想引導工作,使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加強黨外知識分子、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港澳臺和海外統戰工作,發展壯大愛國統一戰線。
三是服務發展,擔當作為向前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好《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支持把畢節建設成為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范區。加強與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對接,結合統一戰線各對口幫扶單位特長優勢和各縣資源稟賦,選取1到2個產業重點,支持打造“統一戰線參與共建示范產業園”。助力黔西南試驗區和黔南州三都自治縣發展。進一步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推進民主黨派省委會“切入產業鏈、助推高質量發展”行動和助力鄉村振興“五項行動”,深入開展民營企業“萬企興萬村”行動,扎實抓好定點幫扶和“雙聯雙促”工作,進一步提升幫扶舉措和質量,深化原有幫扶“品牌”,打造新的亮點。持續做好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做好統戰領域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