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非升即走”壓力大 如何讓科研“青椒”嶄露頭角?

2022-08-25 15:30:10

來源:廣州日報

  減負!讓科研“青椒”嶄露頭角

  晚上11時,高校講師張碧林(化名)還在學校的辦公室里備課,這幾乎是他每天生活的常態。博士畢業至今已經第9個年頭,一周要上6門大課,但他還沒評上副教授,而學校里和他類似的“青椒”大有人在。“去年我們全校120多個講師,只評上1個副教授。無論是學術還是事業發展上,大家都倍感壓力。”

  “青椒”是高校青年教師的諧稱。科研“青椒”的壓力,如今引起了多方關注。8月8日,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與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解決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等突出問題,從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五方面出臺“專屬”減負政策。“減負行動”為期1年,2022年9月底前的主要任務是“廣泛部署動員,摸排情況,找準卡點堵點”。

  借此時機,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了多位科研“青椒”和在讀博士生,了解他們的壓力來源和對“減負”的期待。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年齡壓力:

  35歲也是“青椒”一道坎 科研經費申請難度加大

  “國家出臺青年科研人員的減負政策真的很有必要。我覺得首先年齡是一道坎,這在如今的學術圈較為普遍。”周天源(化名)正在華東地區一所985高校攻讀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領域,今年35周歲的他因為之前參加過幾年工作,離博士正常畢業還要1年時間,畢業后,他希望能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

  但年齡卻成了周天源如今最擔憂的事情,“你過了35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就不能申請了。但現在35歲以下能夠博士畢業并獲得教職的,通常是從本科一路讀上去的人。只要中間工作過幾年,就很難在35歲前博士畢業并拿到高校教職,即使拿到了教職,也不太可能馬上就能申請課題,通常也要準備一兩年,到時候再去申請,就這樣,像我們這類人幾乎都過了青年科學基金的申請年齡。”

  “申請不到青年基金課題,對我們往后的發展影響非常大。”周天源介紹,有青年科學基金的青年科研人員一般都會受到學校或者研究機構的重視,他們可以通過課題經費早早組建科研團隊,研究自己喜歡的領域,為以后在職稱、科研上的晉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像“青年長江學者”“青年拔尖人才”“優青”等頭銜他們相對也更容易獲得,在擁有這些頭銜后,青年學者往往可以分配到相當數量的科研經費、津貼甚至是大學教職或職稱,絕大多數高校還專門針對這類青年學者制定了相應的薪酬水平與科研經費。

  “申請不到課題,只能加入老專家的團隊”

  但申請不到各類青年科學基金的“青椒”,其學術道路則是另外的模樣。周天源表示,如果過了35歲還想申請課題基金,就意味著要與那些“成名已久”的科研人員直接PK,“無論科研能力、經驗、團隊建設還是實驗室水平等,青年學者都處在絕對弱勢,科研經費顯然更青睞成名已久的院士、長江學者等。”

  “申請不到課題的青年學者,就只能加入老專家的團隊,參與他們課題的研究。或者把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思路與這些老專家分享,以對方的名義去申請科研經費,這是最主要的出路。”周天源告訴記者,他的不少師兄師姐進入高校后自身沒有課題,往往只能先加入老教授的團隊參與研究。但有些課題并非他們的興趣所在,“如果你還對那項課題的科研興趣不大,那真的會很累很苦。”

  記者了解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難度這幾年逐步加大。2011年至2016年,基金資助率基本維持在24%左右;到2021年,該基金的項目申請總量超過27萬項,而最終獲得資助的項目比例只有16.51%。

  “國內的科研人員體系,有兩院院士、長江學者,還有各個省的學者,比如說廣東省有珠江學者,山東省有泰山學者等,這些學者確實比較資深,經費、資源相對也會向他們傾斜,這就讓青年學者的資源、經費變少,成長通道相對來說比較窄。”華北一所985高校文科專業的副教授張海濤(化名)告訴記者,如今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領域,科研經費的競爭壓力都比較大。

  學術壓力:

  評價考核頻繁任務重

  記者了解到,如今大部分985、211高校都引入了“非升即走”制度。高校通常會在“青椒”入職3年或6年內對其進行考核,如不能達到學校的要求升為副教授,那就很可能會被調崗。張海濤告訴記者,“非升即走”其實就是國外的Tenure制度(準聘-長聘制度),講師在準聘期間達到學校的相關要求后方能升為副教授,隨后獲得長聘合同,其收入和科研、教學都會比較穩定。

  但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如今晉升副教授的要求都很高,張海濤表示:“文科專業從講師到副教授,我們學院的要求是至少要有一個省級課題;論文方面,需要有一篇權威期刊加4篇C刊,就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當然,如果你出一本著作的話,可以頂兩篇C刊。”

  “我們的‘非升即走’考核周期是6年,如果6年后的最終考核沒通過,那講師往往會面臨轉崗,如轉為學院的行政人員、做科研秘書等。當然,我們學校引入‘非升即走’還不到6年,所以還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張海濤說。

  自然科學方面,高校會很看重講師發表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的數量,記者采訪了多位985高校自然學科的“青椒”,SCI論文幾乎都是他們升副教授的“硬指標”,一般需要5篇左右,而若是能發表一些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的論文也可以相抵。

  “發表SCI論文是做博士畢業論文前提”

  如今,對一些985高校的在讀博士生來說,如果沒有發表SCI論文,連做博士畢業論文的資格都沒有,“我們學院要求畢業前必須要有3篇高質量論文,其中有一篇須是SCI級別的,這樣我們才能開始做畢業論文。我了解到的另外一所985高校,其博士畢業前提是發表2篇SCI。”周天源說。

  “高校普遍看重自己的排名,最大的客觀參照就是該校發表的各項科研成果,更通俗地說就是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數量,甚至于是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學校很難動員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老教授持續不斷地去發表,所以自然會把壓力轉移到青年教師乃至在讀博士生身上,于是我們博士‘延畢’也就成了常態。”周天源說。

  周天源表示:“正常一篇SCI論文的發表流程,僅從稿件投出去到編輯反饋修改意見,起碼要2至4個月;拿到修改意見以后,最少也要花兩個星期修改,再投出去又要四五個月的時間才有可能發表。再加上做實驗、寫論文的時間,1年能發一篇SCI論文就很了不起了。而且按照學術規范,我們不能一稿多投,必須被明確拒稿以后才能投別的期刊,這無形中也拉長了整個論文發表的時間。”

  周天源進一步說:“如果你的文章是奔著SCI去的,那選題肯定需要反復的討論,還要定下整個實驗設計。另外,像我們這個學科做實驗還要找‘被試’者,如果‘被試’數量不夠或條件不符合,那數據也是沒有說服力的,這又會增加很多不可控的時間。”

  教學壓力:

  一周3天大課、事務性負擔重

  張碧林所在高校并未引入“非升即走”制度,也非211、985高校,但他表示學校對于晉升副教授的要求一點都不低:“我們對標的都是985高校,要求嚴可以理解,但我們確實沒有太多時間來保障做科研。”

  張碧林表示,他目前一周要上6門大課,每門課大約2個小時,教學任務占據了他3個上午和3個下午,每門課他都要認真備課以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教學、備課占據了他一周絕大部分的時間;此外,他還擔任了一個班的班主任,學院時常還會組織一些學術會議、同時學校還與一些相關部門有合作項目,這些都需要張碧林花時間投入,再扣除照顧家庭的時間,張碧林目前真正能做科研的時間,一周可能都不到半天。

  “我其實一直努力在做科研,但一方面教學壓力大時間不夠,另外科研經費也有限,所以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做出成績非常難。”張碧林感慨道。

  張海濤則表示:“剛開始工作的‘青椒’就面臨‘非升即走’的考核,這意味著你不可能懈怠,必須要搞好科研以及日常的教學,同時要做好學院或者相關部門交給你的任務,還必須要不斷申報課題、熬夜寫論文;另外,教學上也要完成學校規定的考核以及教學工作量上的要求。而學院的很多公共事務,其實也是要占用科研人員的時間,比如說學院要組織一些學術講座、學術會議,可能就會讓青年科研人員去負責籌辦。另外,青年學者也往往擔任著一些行政職責,如學院的科研秘書、輔導員、班主任等,有的青年學者還身兼數職,也就是說,青年學者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投入事務性工作。”

  張海濤介紹,此前國內也有一些學校對此做了一些“減負”的嘗試。比如華中地區的一所985高校,其青年教師在評上副教授之前基本可以不用上課,一個學期甚至1年只開一門課就行。這就意味著這些青年學者用在科研上的時間明顯增加,有更多時間可以用來寫論文、申報課題、做調研等,“我覺得這就是不錯的嘗試”。

  生活壓力:

  剛工作便“上有老、下有小”

  “除了事業上的壓力,我覺得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對‘青椒’的挑戰也很大。”張海濤告訴記者,目前一個博士生畢業時年齡普遍都在30歲以上,這意味著他們剛開始工作就要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

  張海濤介紹,如果“青椒”進入高校沒有“青年長江學者”“青年拔尖人才”“優青”之類的頭銜,那學校所能給予的工資實際并不高,“即使是985高校,若不算上住房補貼和各項津貼,一位‘青椒’一個月到手的工資也就是6000元~9000元。而如果要在大城市買房,對于家庭而言會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張碧林和妻子都是高校的教職人員,兩三年前他們購入了一套住宅,現在房貸每個月就要還14000元左右,“我們夫妻一個人的收入用來還貸,另外一個人的收入則用來生活,在大城市,我們的生活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我每天幾乎都在辦公室熬到11點才回家,要么是備課、要么是為了做課題或論文。”

  “經濟上的壓力也會促使一些年輕學者利用自己的所學去校外找一些兼職賺點外快,但這難免會導致大家花在學術、科研上的時間更少了。”張碧林感慨道。

  “青椒”建議:

  不唯論文評判人才

  這次針對“青椒”的減負,多部委將從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五方面出臺“專屬”減負政策,這讓很多青年學者都感受到“方向很準、力度很大”。與此同時,目前減負還處在“廣泛部署動員,摸排情況,找準卡點堵點”的階段,“青椒”們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周天源建議,應該解除“35歲以下才能申請各類青年科研基金”的限制,而是對申請年齡進行彈性設計,“我認為應該改成博士畢業3年內都應有資格申請青年基金,這樣更顯公平公正,畢竟現在博士一讀就是五六年,未來35歲以上畢業的博士肯定還會很多。”

  周天源同時建議,除論文以外,社會實踐、教學同樣可以作為考核的“加分項”:“青年教師能不能留下來,應該是多元決定。我覺得能夠成為大學講師的人,首先肯定不是好吃懶做或者沒有能力的人,對這樣的‘高級勞動力’來說,考核評價應該更多元,而不是學院認為達不到某個要求,就必須離開崗位。”

  “在學術界,一直有很多知名學者提‘破五唯’,具體就是指: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但評價一個學科的發展,必須要有一些如論文這樣的客觀性指標,關鍵是我們怎么合理分配比重,而不是唯論文來評價人才。”張海濤告訴記者。

  • 相關閱讀
  • 浙江松陽:傳統與藝術融合 古村落重煥生機

      新華社杭州8月25日電題:浙江松陽:傳統與藝術融合 古村落重煥生機  新華社記者方問禹  地處浙西南山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建縣已經1800多年。這里有百余處保留完整的傳統村落,其中...

    時間:08-25
  • 兩岸媒體人走近布依族 品味非遺斗紋織錦紡織魅力

      中新社貴州六盤水8月25日電 (劉玥晴)“她想起媽媽織的衣服,講著講著就落淚了,我能理解她懷念母親、想將手藝傳承下去的心情。”25日,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黃圓媛在采訪布依族斗紋布紡織技藝傳承人韋厚珍后,仍久...

    時間:08-25
  • 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災害管理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電 為落實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三屆部長會議共識,中國應急管理部與拉共體輪值主席國阿根廷國際合作與人道主義援助署25日以視頻方式共同主辦首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災...

    時間:08-25
  • 湖南省創傷急救醫學中心原副主任劉翔峰接受監察調查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25日晚,據“三湘風紀”微信公眾號,湖南省創傷急救醫學中心原副主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翔峰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接受長沙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完)...

    時間:08-25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英雄的人民再立新功

      2022年6月28日,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看望他一直牽掛的武漢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接見、關心過諸多武漢人民的優秀代表。他們將總書記的溫暖記心間,在崗位上再立新功。...

    時間:08-25
  • 臺灣多地破獲人蛇集團 受騙赴柬者贖金或達60萬元新臺幣

      中新社臺北8月25日電 近期臺灣社會高度關注民眾被誘騙赴柬埔寨問題,多縣市警方接連破獲相關人蛇集團。報道顯示,被害人到柬后常被限制人身自由,若要脫困,往往被要求騙來其他人或交納大筆贖金。  綜合中時新...

    時間:08-25
  • 美國籍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故意殺人案維持死刑判決

      中新社杭州8月25日電 (郭其鈺)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8月25日二審公開宣判美國籍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下稱“沙迪德”)故意殺人上訴一案,裁定駁回上訴,維持死刑原判,并依法報請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浙江...

    時間:08-25
  • 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舉辦換屆大會 已有15國50館加入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 杜燕) 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于2015年9月7日在中國北京宣告成立,目前協會會員單位包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俄羅斯勝利紀念館(原名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美國休斯敦猶太人大屠殺紀...

    時間:08-25
  • 臺風“馬鞍”登陸廣東 四省份繼續維持防汛防臺風四級應急響應

      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8月25日,今年第9號臺風“馬鞍”在廣東電白沿海登陸,給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帶來較強風雨天氣。據氣象預測,今明兩日,四川盆地西部、陜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

    時間:08-25
  • 臺行政當局通過2023年度總預算 防務預算增13.9%創新高

      中新社臺北8月25日電 臺灣行政當局25日通過2023年度總預算案,其中整體防務預算編列5863億元(新臺幣,下同),較2022年度增長716億元,增幅達到13.9%,占全臺GDP比率約為2.4%。  該總預算案將于本月內送臺立法機...

    時間:08-2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高清| 菠萝蜜视频入口| 天堂中文www资源在线| 久久www视频| 欧亚专线欧洲s码wmysnh48|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美国一级片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美女网站色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av片| www久久精品|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午夜国产片|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的视频 |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免费成人一级片|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黄大片a级免色|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久久肉 |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欧美jizz18性欧美|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成年女人免费v片|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日本高清视频wwww色|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视频完整版 | chinese国产一区二区|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女人说疼男人就越往里| 三中文乱码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91|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