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這是非凡的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凝心聚力、昂揚闊步,在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璀璨華章。8月15日起,人民法院報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看法院”專欄,全面記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下人民司法事業發展的非凡成就和寶貴經驗,充分展現我國法院干警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生動展示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奮發向上的濃厚氛圍。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面對中外記者的鏡頭,堅定地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p>
樸素的真理閃耀著恒久的光輝。十年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钡某跣纳钌铉澘淘谔炱缴?。
法庭上的細思明辨、手掌上的司法服務、巡回路上的千里奔行、田間地頭的釋法說理……人民法院以實際行動為司法為民留下生動注腳,帶給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穩穩的幸福感、妥妥的安全感,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堅持人民至上,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向往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p>
這一目標不僅懸掛在全國各級法院辦公場所和人民法庭的最顯著位置,更是每一位法院干警心中最堅定的行動坐標。
十年來,人民法院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出發,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妥善審結各類涉民事案件,發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依法審理涉及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各類涉民事案件3600余萬件,法槌起落間的細細思量,為老百姓守住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出臺涉食品藥品、消費者權益保護、勞動爭議、醫療損害責任等民生領域司法解釋,從餐桌到用藥,從頭頂到腳下,從實體到網絡,全方位守護百姓的平安;
發布人臉識別司法解釋,統一城鄉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新增平等就業權、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的案由,加強人格權益保護,讓人民群眾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全國法院設立2181個少年法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少年司法制度,出臺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意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連續多年下降,用司法溫度守護“少年的你”;
……
一項項務實舉措、一件件典型案例,生動展示了人民法院為踐行司法為民誓言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管形勢怎么變、條件怎么變、環境怎么變,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不能變?!弊罡呷嗣穹ㄔ涸洪L周強在《馬錫五傳》一書中的序言里如此寫道。
字字鏗鏘,書寫的是人民法院不變的初心。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從源頭上杜絕了“有案不立、有訴不理”的現象,老百姓從此告別“立案難”。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啟動包括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內的司法責任制等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2019年,“基本解決執行難”這一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讓真金白銀以最高的效率裝進勝訴當事人的口袋,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藩籬。
2021年,全國法院基本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老百姓不出村、不出社區就能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不傷和氣地解決矛盾糾紛,司法服務更加便利。
……
一張張司法答卷中,人民至上的理念貫穿始終: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站穩人民立場,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二字重千鈞。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人民法院始終念茲在茲。
十年來,人民法院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022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正式施行。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為人身安全保護令專門出臺司法解釋。規定實施當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簽發的首份人身安全保護令被送到飽受人身威脅困擾的李女士手中。
“裁定禁止被申請人孫先生對申請人李女士實施家庭暴力,禁止孫先生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等方式威脅李女士及其相關近親屬。”
一紙薄薄的文件,承載著人民法院的關懷,凝聚著司法為民的拳拳心意。這是李女士向暴力說“不”的底氣,也是一把開啟她今后幸福人生的鑰匙。
十年來,人民法院已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近1.1萬份,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依法審理“離婚家務補償案”等案件,嚴懲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糾紛,讓家庭成為人生的幸福港灣。
在司法為民的道路上,這樣的畫面屢見不鮮。砥礪奮進的十年里,司法為民的初心從未改變。
這初心,在自家氈房門口打官司的老阿知道——
人民法院主動將審判力量下沉,解紛重心前移,依托車載法庭、馬背法庭、背包法庭等開展巡回審判,暢通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這初心,通過手機成功異地立案的小吳知道——
人民法院建成覆蓋四級法院的在線服務平臺,提供在線調解、電子送達、委托鑒定等一站式訴訟服務,老百姓辦理訴訟事務可以全流程“掌上辦”。
這初心,在法官調解下與老伴重修舊好的老張知道——
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我國已建成聯動資源最多、在線調解最全、服務對象最廣的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
這初心,在法院涉務工人員工資執行案款集中發放儀式上接過血汗錢的老陳也知道——
在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階段性目標后,人民法院持續鞏固成果,2021年全國法院執結執行案件864.2萬件,執行到位金額1.94萬億元。
……
司法為民,從來都體現在人民法院工作的全流程各環節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回應人民關切,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標。
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是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倘若沒有了公平正義,人民群眾哪有幸??裳?。
如何維護人民利益真正落地?“實”的舉措是關鍵。
更穩定的環境、更有效的權利保護、更及時的關懷救助……面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切的問題,人民法院以初心鑄匠心,密織司法保護網,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大暴恐犯罪重拳打擊,推動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開展。2018年至2021年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6萬件、24.4萬人。嚴懲殺人、放火、綁架等犯罪,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續處于低位。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本著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堅決依法糾正歷史上形成的冤錯案件,同時健全完善程序保障機制,讓有罪的人得到公正審判,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發揮司法救助作用。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項目工作小組,明確救助范圍,建立“六個統一”辦理機制,規范辦理程序,發揮司法救助扶危濟困、救急救難的保障功能,彰顯司法關懷,傳遞司法溫暖。
……
十年,是時間刻度,也是奮斗標尺。
人民法院緊盯難點,直擊痛點,回應熱點,努力辦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國家安全高舉利劍,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為人民幸福撐起藍天。
逐夢新征程,司法的腳步將始終向著人民的期待,一往無前。
記者: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