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眉山支隊借助科技手段推動訓練轉型升級——
“科技+”賦能實戰化訓練
本報記者 郭豐寬 特約通訊員 顏 波
穿山林、攀斷崖、越灘涂、蹚急流……7月中旬,武警眉山支隊組織“魔鬼周”訓練,參訓官兵發現,往年駕輕就熟的課目,竟讓不少人吃盡苦頭。
該支隊機動中隊中士李振揚告訴記者,盡管自己對“魔鬼周”訓練并不陌生,但此次訓練的實戰化程度還是有些出乎意料——高空,無人偵察機不時飛臨頭頂,實時偵測參訓官兵的一舉一動;地面,“雷區”紅外線模擬觸發器無規律布設,稍不注意就可能“觸雷”……
走下訓練場,盡管臉上寫滿疲憊,李振揚卻難掩興奮:“‘科技+’讓‘魔鬼周’訓練越來越接近實戰,逼真的戰斗場景讓人熱血沸騰!”
記者全程跟訓,見證了該支隊“魔鬼周”訓練的諸多變化。過去,30公里負重行軍是“能跟上,走完就行”;如今,無人偵察機全程跟進,實時監督官兵的敵情意識是否敏銳、特情處置是否正確。過去,遭遇“核生化襲擊”等敵情,穿戴防毒面具等戰術動作都是上級下口令,官兵依令而行;如今,專業發煙設備隨機釋放煙霧,官兵自行判斷“敵情”并做出相應戰術動作,以實戰標準檢驗官兵的應急反應速度和處置效率。
變化因何而來?回顧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的過程,該支隊領導感觸頗深:“魔鬼周”訓練方式的轉型,緣于一次“敗走麥城”的經歷。
去年,上級組織一場比武考核,該支隊遴選12名在“魔鬼周”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官兵參加,結果卻慘遭失利。
“對手是信息化、體系化作戰,而我們還習慣于傳統作戰方法,在戰場上各自為戰,怎么可能不???”復盤總結會上,該支隊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平時訓練科技含量不高,體系作戰意識不強,不能全方位適應環境和敵情,是比武失利的主要原因。
“訓練和考核,都必須因時而變、因勢而變。”為此,該支隊從改進“魔鬼周”訓練模式入手,利用科技手段設難敵情、設險環境、設強對手,推動部隊訓練轉型升級。
該支隊引入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并與訓法戰法有機融合,為改進訓法戰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統籌特戰訓練課目需求,圍繞指揮訓練、實兵對抗、裝備操作等內容,依托信息技術構建仿真模擬訓練系統;打造專業化藍軍,利用作戰試驗、兵棋推演等手段,常態化組織實兵對抗演練;引入多功能無人偵察機等裝備,推動實現戰訓耦合、考評一體,有效提升科技練兵質效。
該支隊領導告訴記者,一系列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推廣,為訓練注入活力。
演兵場上,“魔鬼周”訓練進入關鍵階段?!皫酌┛址肿印蚋浇絽^逃竄!”接到上級通報,該支隊特戰排官兵迅速研判“敵情”,周密制訂戰斗方案,成立地面火力、空中突擊及技偵封控等小組,采取空地協同打擊、小群多路突襲等戰術戰法,圓滿完成抓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