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實施五年來,中藥材質量不斷提升,中藥保護與發展得到加強。
在位于甘肅隴西縣的甘肅數字本草檢驗中心內,工程師們正在對送檢藥材的有效成分等參數進行檢測。這家由當地政府與企業打造的第三方公共檢測平臺滿足了周邊縣區乃至甘肅省中藥材安全檢測和監測需要,發揮著把好藥材質量關的“衛士”作用。據統計,2021年全國231個地市建立了中藥藥事管理質控中心,強化中藥飲片質量監控。
《中醫藥法》實施五年來,中藥保護與發展得到加強,全國中藥資源的摸查和生產監管機制不斷完善,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基本完成,構建了由1個中心平臺,28個省級中藥原料質量監測技術服務中心和74個縣級監測站組成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建設了包括28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促進中藥資源保護和中藥材質量的提升。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所長 郭蘭萍:《中醫藥法》實施以來,藥材的質量得到了穩步提升,全國中藥材質量抽檢報告顯示,2016年,中藥材質量的合格率是77%,但到2021年對5萬多個數據的抽查顯示,中藥材質量的合格率超過了97%。
國家加大對中醫藥產業扶持力度
《中醫藥法》實施后,國家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地方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補助資金86.06億元,年均增長17.32%。
山西省五寨縣特殊的自然氣候與土壤條件,形成了中藥材生產和種植的悠久歷史。近幾年來,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大力幫扶下,從中藥材的種植指導、加工、儲存、 銷售、追溯管理、技術培訓等方面入手為全縣中藥材種植企業和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種植指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駐五寨縣掛職副書記 高新軍:在脫貧攻堅階段,中藥產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藥產業發展這塊兒,現在我們轉入到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階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適時調整了我們的定點幫扶策略,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專門資金用于農民的種植補貼,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
江西省德興市花橋鎮森林覆蓋面積達76.6%,當地政府選擇艾草種植加工作為主導產業進行重點打造,不僅有效增加了當地村民收入,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江西省德興市花橋鎮花橋村黨支部書記 余亮:艾草比較好種,它一年可以收割四茬,而且它的用途也比較廣泛,可以做成艾柱、艾條、艾包、艾枕,艾草可以給我們村里帶來一年十萬元的收入。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所長 郭蘭萍:很多貧困地區是道地藥材的主產地,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個優勢一直沒有得到發揮,201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門在全國推進了中藥材助力脫貧攻堅的“三百”工程,具體內容是鼓勵百家企業在全國貧困地區開展百種以上中藥材的種植,目標是助力百萬以上的農民脫貧攻堅,到2020年這個目標已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