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集團軍某旅開展多機型跨晝夜高強度實戰化演練—— 滇東高原降“奇兵”
■本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李宇航 譚陽林
鐵翼飛旋,戰機轟鳴。炎炎夏日,滇東高原,第75集團軍某旅一場多機型跨晝夜高強度實戰化演練拉開戰幕。
隨著塔臺指揮員一聲令下,戰機陸續升空,按戰斗編組飛赴預定空域。抵達目的地后,飛行員根據戰場態勢沉穩應對,不斷變換戰術動作,占據有利位置。
“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低,對直升機發動機功率要求更高。再加上氣象條件不斷變化,人員和裝備面臨不小挑戰。”該旅領導介紹,此次演練圍繞快速機務準備、緊急戰斗出動、快速油料補給等展開,旨在磨礪飛行員復雜條件下作戰能力。
突然,“敵”目標出現,武裝直升機編隊按預定計劃展開火力打擊,變換多種戰術動作精準“摧毀”目標后,掩護運輸直升機編隊實施索降,并對“敵”反機降增援兵力實施火力壓制。
演練中,飛行員林如海憑借豐富的飛行經驗,借助高原飛行研究成果,搭載突擊隊員依地形實現超低空掠地飛行。確定武裝直升機清除“敵”目標后,他迅速操控戰機搶占有利機降位置,為突擊隊員索降創造條件。
“打開艙門,開始索降!”隨著機長一聲令下,飛機兩側艙門打開,突擊隊員快速索降,并迅速展開戰術隊形。武裝直升機在戰術引導員引導下,對前來增援的“敵”裝甲目標實施攻擊,掩護突擊隊員展開行動。與此同時,運輸直升機迅速轉場至預定地域,等待接應突擊隊員完成任務后撤離。
“此次演練采取多機型空中配合搭載突擊隊員,空地攜手運用多種戰法對‘敵’指揮機構實施拔點控要,最終實現任務目的。”飛行指揮員王超說,多機種聯合演練完成了隱蔽接敵、低空突防、垂直打擊等戰術動作,實現了“奇兵天降”的作戰意圖。
19時許,一架架戰機經過快速油料補給,編組飛赴預定空域再次展開行動。武裝直升機長時間超低空突防,規避“敵”雷達探測并一舉摧毀“敵”防空火力點。
在夜色掩護下,地面引導員迅速潛入“敵”指揮所附近,引導武裝直升機實施精準打擊。一時間,導彈拖著橘紅色尾焰直搗“敵”心臟,地面戰術偵察小組按預定撤退路線安全返回。
次日凌晨,伴隨著最后一架戰機落地,該旅高原多機型跨晝夜高強度實戰化演練落下帷幕,一場“頭腦風暴”隨即展開。復盤總結中,他們結合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展開研討交流,制訂改進措施,并調整后續訓練計劃……
下圖:索降前準備。李春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