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是法官走訪彝鄉必吃的一道“前菜”
□ 本報記者 石飛 文/圖
低頭深淵丈萬千,抬頭林石插云間,耳聞對面雞犬叫,車走還得繞兩天……這就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人民法院灑雞口法庭的法官們,下鄉去調解矛盾糾紛時的真實路況。
灑雞口法庭是一個被當地人稱為“最高法庭”的地方。在老一輩法官的心中,老法庭位于楚雄市中山鎮最高點,幾間簡陋的磚房便是法庭所在,春夏時,風極大,秋冬時,天極冷。盡管條件艱苦,灑雞口法庭卻先后獲得“全國優秀人民法庭”、“全國法院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這背后是法官們用雙腳丈量著轄區每一寸土地,坐堂于農家火堂旁、彝家村寨里與法同行的艱辛付出。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灑雞口法庭的2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1名執行員、2名執行助理年辦理訴訟、執行案件600余件左右,巡回開庭高達90%以上,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會有法官來調解,用法治力量守護千家萬戶和諧安寧。
鄉親們說理的地方
這是一個僅有11人的山區小法庭,卻管轄著1860平方公里的7個山區鄉鎮14萬人口。一大早,《法治日報》記者從楚雄市出發,驅車3個多小時,駛過122公里的盤山公路,來到了位于哀牢山深處的灑雞口法庭,親身感受著法官們平凡的工作和生活。
進入灑雞口法庭,正趕上該法庭負責人李锳開庭審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法庭上,原被告均方言和普通話混用,向法官表達著自己的訴求,李锳必須極專注才能聽清訴求。原告和被告因長期分居導致糾紛,原告方執著地認為,夫妻感情已經破裂,要求法庭判定離婚,被告認為自己很委屈,時而沉默、時而爭辯幾句。
李锳十分專業地引導雙方當事人合理表達訴求、提交證據。對于法律法規的解讀,李锳講得非常專業細致,有時候,當事人聽不懂法律條文,李锳便會給他們舉例普法。了解清楚原被告的訴求后,李锳宣布休庭,進行調解。10分鐘后,原被告雙方接受調解,一起離婚訴訟案件,以雙方握手言和結案。
“化解婚姻家庭糾紛,要根據不同案件給予不一樣的人文關懷,多一些換位思考,在法律和情理之間端穩天平。”李锳告訴記者,多年來,不管案件大小,灑雞口法庭都是鄉親們說理的地方,法官就在群眾身邊,化解著家長里短的小糾紛,發揮著促進和諧、強邊固防的大作用。
“授之以漁”化解糾紛
在哀牢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時而驕陽似火、時而小雨淅瀝、時而濃霧籠罩,“暈車”是法官們走訪彝鄉必吃的一道“前菜”。
“暈暈乎乎進村寨,‘授之以漁’化糾紛”是灑雞口法庭的法官們日常工作寫照。長期以來,法庭成了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鄉村振興的司法前沿崗哨。法庭在不斷實踐中創新和發展“楓橋經驗”,依托轄區司法所、綜治辦、村委會調解委員會互動、聯動,實現基層矛盾糾紛防范在先、化解在早、處置在小,積極探索在轄區內打造訴源治理“無訟村委會”。
“老人家已經是80多歲的人了,身體還不好,做兒女的還能盡幾年的孝心是福氣呀。”5月12日上午,李锳帶領法官助理李天奮來到中山鎮大自雄村調解一起贍養糾紛。
該村一位81歲老人有5個子女,卻沒人贍養老人。村委會了解這一情況后,把老人的子女請到村委會,同時邀請灑雞口法庭、中山鎮司法所的工作人員一起參與調解。李锳和司法所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老人的子女釋法析理,經過3個多小時的調解工作,最終子女們達成一致協議,老人的生活有了著落。
巡回開庭、調解、看現場、以案釋法……法庭每天的日程,李锳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李锳和同事們總說,每一次下鄉都不容易,應爭取在有限的時間里多辦點實事。除了辦案,他們還要抽空擠出時間給鄉(鎮)、村調解員講一講當地民間糾紛的常見類型、常用法規、調解的方法。同時,利用辦理的典型案例,進村串寨、進校園入山林,配合相關法條進行解讀,既增進群眾的法治觀念,也拓寬了基層糾紛解決的路子。
矛盾糾紛分層過濾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你們知道會給她帶來多大的心理傷害嗎?”法官、調解員、村委會干部都動了起來,從不同角度分別做起當事人的工作。這是灑雞口法庭巡回到轄區西舍路鎮開庭審理一起婚姻糾紛中的一幕。調解室內,法官分別與女孩父母耐心溝通,讓雙方都冷靜下來;調解室外,法官助理悉心安撫,讓年幼無助的女孩感受到愛與溫暖。
西舍路鎮是楚雄市最偏遠的山區鄉鎮,170多公里的環山公路從高山沖向河谷,再從河谷爬向高山,即便是熟悉路況的駕駛員,單程也需5個小時才能到達。
這天上午,巡回法庭進行了4起“磨破嘴皮”的調解。簡單便飯后,法官沒有休息,緊接著開始了下午的庭審。18點半開完庭,大家又馬不停蹄地趕到鎮政府為晚上的“送法進機關”講座做準備。
據了解,灑雞口法庭與鄉鎮綜治中心、司法所及村調解組織形成合力,定期參與村委會矛盾糾紛排查工作,重點關注失獨家庭、婚姻關系、征地拆遷、家庭矛盾等情況,并建立完善矛盾糾紛臺賬,實現糾紛早發現、早調解。
依照“巡回審判+指導調解+以案釋法+普法宣傳”的工作模式,灑雞口法庭形成“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同時,在化解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時,法庭尊重民族風俗,宣傳民族政策,切實增進民族團結融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多年來,灑雞口這個大山深處的法庭,也成為楚雄市法院人才培養的搖籃。“作為楚雄市法院唯一的派出法庭,法院新進人員一直堅持安排到法庭跟師傅,到審判一線,使他們盡快轉變角色,增強群眾觀念,錘煉司法作風,適應法院工作。”楚雄市人民法院院長景華告訴記者,法庭先后走出“辦好每一件案件,接待好每一位當事人”的全國最美公務員段莉萍、全國法院辦案標兵邱德英、全國法院先進個人趙建新、全國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先進個人楊柏先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法庭是聯系群眾的窗口、干警培訓的基地、干部培養的搖籃,這個傳統丟不得。”李锳表示,法庭領導換了一屆又一屆,干警換了一撥又一撥,案件審執結一批又一批,但在庭干警無一人違紀違法,保持了清正廉潔的優良傳統,浩然正氣永遠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