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利用職務之便謀利被查處
本報訊(記者 徐菱駿 王生霞)6月6日,青海省紀委監委通報了近期查處的4起生態環保領域典型案例,嚴肅問責該省生態環境廳東部地區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原主任米占良等4人。
記者注意到,通報的案例均存在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問題,且主要集中在環保項目承攬、環境影響評價、審核及排污許可證發放、款項撥付等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如米占良利用其擔任西寧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期間的職務便利,為相關單位或個人在環保項目承攬、工程款結算等事項上謀取利益,非法收受現金104萬元、美元2萬元。
“這些案例線索主要來自信訪舉報。生態環保領域涉及面廣,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很大,黨員干部廉政風險較高。”青海省紀委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已督促相關部門、派駐紀檢監察組及各市州紀委監委協調信訪、網信、職能部門,全面起底黨的十九大以來全省涉生態環保領域信訪問題,建立臺賬,分析研判重點案件,深挖徹查官商勾結、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等腐敗問題。
為進一步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保障綠水青山的自然生態,青海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關鍵少數”、關鍵崗位和項目審批、實施、建設、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壓實環保領域主體、監管、監督責任,持續推進護航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專項監督三年行動。針對中央兩輪生態環保督察移交的問題線索,已嚴肅問責21個責任單位、112名黨員領導干部。
圍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任務,省紀委監委定期與省生態環境廳溝通,跟進監督。截至目前,整改任務已完成87%。督促職能部門針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片反映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完成41條整改措施。
據了解,該省紀委監委強化與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情況抄告等工作機制,凝聚監督監管合力,強化監督治理效能,進一步推動補齊環保領域短板弱項。“我們將以查處的‘干生態吃生態’典型案例為鏡鑒,做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后半篇文章,用同類事警示教育同類人,推動舉一反三,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青海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