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保護青山綠水
莆田人大以木蘭溪流域治理和湄洲島保護為支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 本報記者 王 瑩
□ 本報通訊員 鄭 昱 郭荔英 宋群勝
木蘭溪發源于福建省莆田市西北部山區,橫貫莆田全境入海,流域面積占全市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二。湄洲島緊靠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的湄洲灣,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誕生地,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信俗”的發祥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莆田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市委決策部署,一屆接著一屆干,充分發揮地方人大職能作用,將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地方和社會治理的效能,為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莆田”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5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福建省莆田市實施環境保護法情況進行檢查,對該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對木蘭溪流域治理、湄洲島保護印象深刻。
突出重點
翻開這幾年莆田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日程表,可以看到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和議題至少占了常委會履職時間的一半以上,從工作部署、力量安排到精力投入,從常委會領導到委員、機關各委室都非常用心用情用力。
自2015年設區的市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莆田市制定并施行了8項實體性法規,其中環境保護立法就有6項。新一屆市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也已公布,15項立法項目中,環保法規占到了5項,環境保護優先立法成為共識。東圳水庫、木蘭溪、湄洲島、城市生態綠心、山體資源以及城鄉環境衛生管理等一批法規接連出臺,逐步構筑起全市生態文明法規制度體系,木蘭溪治理和湄洲島保護進入法治化軌道。
莆田市人大常委會還把監督工作的重點放在解決問題和增強實效上,連續五年對環境保護法及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相關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已相繼對東圳庫區水環境保護、城市生態綠心保護條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今年計劃開展湄洲島保護管理條例執法檢查。執法檢查聚焦法定職責是否履行、法律責任是否落實、法律執行效果是否明顯,既明察也暗訪,還創新開展“問題清單”監督方式。今年4月中旬開展的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就一次性列出六類問題清單,交由相關部門整改落實。
代表履職的重點同樣突出。依托每月“人大代表活動日”這一履職平臺,在開展為期五個月的“治污攻堅戰,代表在行動”之后,還組織“保護木蘭溪,代表在行動”專題代表活動,全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就近組成代表小組聯合行動,足跡遍布木蘭溪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與濕地,查水質、溯源頭、看整改、問責任。再將掌握的重要問題集中起來,形成專題報告和代表建議,由各縣區人大常委會依法交由有關單位辦理。市人大常委會還將“重視木蘭溪水位管控”等5件環保領域的代表建議,列為重點督辦建議,按照常委會領導牽頭督辦、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領辦的方式,著力提升辦理質效。
通過不斷細察深督,木蘭溪全流域得到系統有效治理,生態文明的木蘭溪樣本進一步鞏固提升,湄洲島自然風貌特點更加顯現,東圳水庫一級保護區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綠心縱橫交錯的河網水系逐步疏通清暢,山體挖土取石、修墳建廟等違法行為得到遏制。
突破難點
一段時間以來,湄洲島等部分海島周邊海域盜采海砂現象一度趨于嚴重,且屢禁不止,不僅造成了沙灘退化等生態破壞后果,海砂流入建筑市場,還會產生建筑物安全隱患,老百姓對此反映強烈。
針對這一民生痛點和執法難點,莆田市人大常委會在制定《莆田市湄洲島保護管理條例》時,除依照上位法從嚴禁止開展海砂、沙灘取砂、非法占用沙灘和改變沙灘自然屬性等行為外,充分征求各方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采砂船舶非因避災等特殊情況,不得在湄洲島海域內滯留或??康慕故马?。
2021年12月底,莆田警方成功偵破一起特大海上非法采砂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查獲涉案海砂約33萬噸,涉案金額約3500萬元。這是湄洲島保護管理條例施行以來,警方查獲涉案金額最大的一起盜采海砂案件。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和執法部門的“零容忍”態度,有效遏制此類違法行為,有力地保護湄洲島特色風貌和海域生態資源。
泗華溪是木蘭溪的重要支流之一,流經莆田主城區,還是當地群眾喜愛的天然泳場。由于周邊開發建設遺留下來的“歷史欠賬”,造成一段時間內水質始終不穩定。聽到群眾的強烈反映,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蘇永革坐不住了,“一定要查清問題,敢于監督、善于監督,徹底整改到位!”
于是,莆田市人大常委會迅速組織專班、主動跟進、一督到底。蘇永革四次帶隊到現場開展檢查,推動相關部門突破工作難點痛點,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整治任務。常委會副主任何金清多次帶領常委會環城工委和市直有關部門實地調查,指導制訂整改方案,抽干溪水徹查污水直排暗排問題,全面清理淤泥平整河床。經過18天的日夜奮戰,沿溪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改到位、清淤工程順利完工并實現重新回水,還建立起水污染全面防治的常態化監管機制,實現全河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的治理成果。
凸顯亮點
以木蘭溪治理和湄洲島保護為重點,以法治力量推動整座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莆田市人大常委會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創新,走出一條履職新路。
立法彰顯地方特色。始終堅持從嚴管控治理的原則,緊盯本地突出問題,緊抓環保領域難點痛點,總結實踐有效經驗做法,融合地域特色文化,著眼城市未來發展。一系列環保立法堅持“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努力彰顯“莆田味”,讓地方立法更具生命力、更有可操作性。
木蘭溪流域保護條例緊緊圍繞市委建設“六水木蘭”的部署要求,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提出編制流域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目錄,要求逐步退出禁止發展的產業。針對沿岸退距不足、樓層過高、樓群過密等問題,要求干流兩岸留出100米的退距空間,充分保護木蘭溪岸線生態功能和整體景觀視野。
城市生態綠心保護條例關注生態、景觀、文化的統一協調,創造性地提出在木蘭溪北洋河網水系遍植荔枝、南洋河網水系廣栽梅花的倡導性條款,旨在恢復“荔林水鄉、梅妃故里”的自然人文風貌。在法規的引領和推動下,方圓65平方公里城市生態綠心的一系列保護、整治與建設工作已經陸續啟動,其中,處于綠心范圍內的數百畝荔枝林得到了有效修復和充分保護。而山體保護條例規定,穿越城鎮規劃區內山體的道路建設,必須采取隧道方式,為城市留住“青山常在”景觀。
為了增強環保監督工作的實效,莆田市人大常委會依法運用好各類監督手段,持續多年聽取和審議全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年度報告;針對盜采海砂流入建筑市場的隱患,開展建設工程用砂管理的專題詢問和滿意度測評;針對環保領域的群眾“急難愁盼”,組織代表開展視察檢查、專題調研;聚焦水污染防治,在市人大會議期間組織開展“代表問、部門答”活動,并進行媒體直播。
莆田市人大常委會還著力推動并支持監察、司法機關發揮職能優勢,形成環保監督合力,緊緊依靠法治力量守護好莆田的碧水藍天凈土。
動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莆田市人大常委會認為,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上,人人都是直接參與者、推動者。
莆田市人大常委會用好重大事項決定權,先后審議通過治理木蘭溪、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兩項重要決議,動員全市人民群眾積極行動起來,營造“美麗莆田人人參與、人人共享、人人守護”的良好氛圍。堅持“開門立法”,引導人民群眾深入參與到環保立法過程中,吸收真知灼見,匯聚多方智慧。堅持人民立場,在執法檢查過程中主動公開受理電話,接受群眾線上線下情況反映,掌握環保問題線索,增強執法檢查及后續整改落實的針對性。
莆田市人大常委會久久為功,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高質量做好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和有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