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本報記者 孫樂琪
“北京已連續6天實現新冠肺炎病例數下降,27日社會面病例數實現清零,8個區已穩定實現社會面清零,個別區零星病例均在可控范圍。”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宣布,本輪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抗疫36天,本市堅持“動態清零”不猶豫不動搖,每一名北京人都堅守在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在高溫天氣下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居家辦公的黨員、干部就地轉為志愿者,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眾志成城,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成為古都北京最溫暖的過去,新的一天正在開啟。
疫情處置不過夜
4月22日22時30分,本市召開當日的第二場疫情發布會,通報最新疫情。4月21日16時至22日22時,本市共報告新增5例本土確診病例、1例核酸復核陽性人員和9例核酸初篩陽性人員,涉及京郊老年旅游團、裝修人員及在校學生。
警報拉響!突發的疫情續發和隱匿傳播風險高,情況緊急,形勢嚴峻,讓防控工作遭遇新情況、新挑戰。
4月25日,在下午召開過發布會后,本市深夜再“加更”,及時通報朝陽區核酸檢測情況,公布新增臨時管控區域,通告11個區開展三輪檢測等新舉措。
疫情不過夜,處置不過夜。深夜守候的市民吃下了定心丸。高效透明的政府作風,夯實北京人抗疫的信心。
“快”,成為此輪抗疫過程的主題詞之一。
自4月22日首次發現感染者,每日新增病例數迅速上升,疫情迅速擴散,高峰期曾波及15個區和經開區123個街道。至4月27日達到50例,突破此前單日新增最高值。
面對復雜、狡猾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快速行動,以靜制動——讓社會面“靜下來”“慢下來”,盡快阻斷病毒傳播鏈條,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暫停堂食、暫緩返校、暫時關閉文體娛樂場所以及重點涉疫地區居家辦公、公共交通調整運營等一系列防控措施落地,疫情始終被控制在較低流行水平,保證首都功能和城市的基本正常運行。
多區持續開展區域核酸檢測,各級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社區、學校、幼兒園、工地等集采點;120急救人員晝夜堅守,保證居民醫療就診需求;5月5日起,本市統籌出租車運力組建保障應急車隊,為封(管)控區域居民就醫出行保駕護航……
新發地市場內,分區劃片,每個區域都有分布圖和專屬二維碼,各區域固定商戶人人掃碼登記,商戶、職工、保安、保潔每天做一次核酸和一次抗原檢測;物美、永輝等商超的貨架前,工作人員忙著理貨,品類豐富、儲備充足的蔬菜水果、米面糧油,讓居民們對自家的“菜籃子”放下心……
一步一步,又快又穩地腳步破除“靜默”“封城”的謠言。
打出深查細排“組合拳”
“您做核酸了么”正在取代“吃了么”,成為最近北京人的口頭禪。
一方面,本市針對新增病例迅速排查風險人員,第一時間管控篩查到位。及時公布病例活動軌跡,提醒市民如有時空交集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單位、酒店等報告,屬地落實核酸檢測、分類管控等措施。一方面,有序組織核酸篩查,加強社會面常態化內篩。5月3日起,市民開始免費測核酸。
樂觀善良的北京人給核酸檢測和居家生活添了一抹溫柔。住在海淀區羊坊店街道蓮花小區的一位高中生,自制印有古詩詞的“詩意兩米線”;朝陽區望京街道推出“核酸實時排隊”小程序,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對排隊情況了如指掌;市民隋宇開始嘗試自己做飯,他說:“天太熱了,少點一份外賣,讓幫忙送快遞的‘大白’們歇一會兒。”
救治工作同步進展。此輪疫情發生以來,本市所有病例均在北京地壇醫院和小湯山方艙醫院隔離治療。5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北京此輪疫情的2位重癥患者,經過精心救治,都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已轉為普通型和輕型。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檢疫檢測工作組副組長,市衛健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昂特意在發布會上做解釋:建設方艙醫院,目的是集中收治輕癥和無癥狀患者,是及時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有效手段,也是減少醫療資源擠兌,保障市民及時得到醫療救治服務的重要措施。“大家不用緊張,北京沒有那么多病人,但我們要未雨綢繆,希望能夠通過市區兩級的共同努力,為市民打造疫情防控的堅實屏障。”
件件“小事”加出社會面清零
感染者218張先生火了,被網友譽為“中國好鄰居”。他說,“我就是干了件應該干的小事兒,這是每個市民應該做的。”——張先生接到疾控部門電話告知自己是密接后,立即向街道、社區報備,并留在自家車內11個多小時等候通知。
一人防疫得當,萬人社區平安。他居住的昌平區冠華苑4區6號樓于4月25日21時至26日11時進行封控管理,人員和核酸采樣結果均為陰性,26日11時便解除臨時封控,恢復正常運行。
為進一步提高本市核酸檢測采樣能力,5月24日,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發布面向社會招募核酸采樣志愿者的通知。消息一出,招募方開通的4部咨詢電話應接不暇,30小時內,報名人數達到2.4萬人。田素英退休9年,曾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急診科的總護士長。報名時她說:“防護服的穿脫、消殺的規則,我都熟悉。我想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兒。”
每個人辦好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兒”,換來的是社會面清零。
“當前,本市疫情防控正處于應急處置向常態化防控轉換的關鍵階段,反彈風險依然存在,防控基礎還需穩固,容不得絲毫松懈。”徐和建說,要繼續保持每日清零的狀態,堅決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堅決打贏首都疫情阻擊戰、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