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明確了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具體任務。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億人。其中,1472個縣城的常住人口為1.6億人左右,394個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0.9億人左右,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城里人”有近三成是住在縣城里的。那么縣城以及縣級市的城鎮是否具有承載農業轉移人口的能力?我國普遍存在的城鄉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務差距的問題怎么解決?
完善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的空間布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進縣城建設將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布局。
同時,縣城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推進縣城建設,將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的需求,輻射帶動鄉村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也有利于強化縣城與鄰近城市的銜接配合。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確保穩定就業生活的外來人口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落戶一視同仁,確保新落戶人口與縣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人口、資金、土地等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縣城”將怎么建?
作為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未來,“縣城”該怎么建呢?
發布的這份關于城鎮化建設的新《意見》也明確提出:因地制宜補齊縣城短板弱項,促進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同時要將全國縣城進行功能定位,也就是按照不同特點分成五個類別,確定不同發展路徑,包括:
1、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
2、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
3、合理發展農產品主產區縣城;
4、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
5、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
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產業是縣城建設發展的根基,有產業才有崗位、才有人口集聚,下一步重點要推進縣城產業配套,夯實縣城產業基礎,促進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和持續增收。
重點培育發展縣城特色優勢產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少縣城的產業平臺功能比較薄弱、配套設施不健全,升高了企業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沖抵了縣城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相對低的優勢。
推進縣城建設,下一步要增強產業支撐能力,突出特色、錯位發展,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統籌培育本地產業和承接外部產業轉移。
同時要提升產業平臺功能,引導縣域產業集中集聚發展;健全商貿流通網絡,發展物流中心和專業市場,打造工業品和農產品分撥中轉地;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特別是困難農民工的技能素質和穩定就業能力。
此外,下一步還要推進縣城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完善市政交通設施,暢通對外連接通道,推進數字化改造等,來提升縣城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此次出臺的《意見》將給縣城帶來什么?
《意見》提出,到2025年,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再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意見》的印發,意味著縣城這一層面的城鎮化,迎來近年來最全面也最有針對性的政策部署。那么,此次出臺的《意見》又將給縣城帶來些什么?
特約評論員 楊禹:這份意見我想對我國城鎮化的建設、縣城的發展至少會帶來三方面積極的影響。首先是從觀念上引導大家眼睛不要只盯著大城市,進一步明確了縣城的重要作用。
第二就是從公共政策上來引導更多的優質資源落腳到縣城。這次的意見內容非常豐富,把全國的縣城分成了幾大類,不同類型的縣城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提出了縣城建設的重點任務。還特別提出要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包括人口、資金、土地等等關鍵要素的機制創新,這都有助于進一步引導優質資源向縣城來落腳。
第三就是引導各界公眾對我國縣城的發展形成良好的預期。這份頂層設計的文件立足于新發展階段,回答了我們為什么要發展縣城,我們要發展什么樣的縣城,我們要怎樣去發展縣城,這一系列的重大問題,這對于各界包括廣大的投資者,包括城鎮居民、農村居民,都會有助于給大家形成一個對于縣城發展的穩定的良好的預期。對于投資者、就業者的工作選擇,對于很多人的生活選擇,都會帶來深層的影響。
“縣城”建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
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它還將發揮連接城市、服務鄉村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縣城建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將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新形勢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據了解,現階段,縣城投資消費與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僅為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的1/2左右,人均消費支出僅為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的2/3左右。推進縣城建設,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和居民消費,開拓新的巨大投資消費空間。
此外,推進縣城建設的過程中,將完善產業配套設施,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定擴大縣城就業崗位,進一步夯實消費基礎支撐。
“縣城”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一直以來,縣城是我國城鎮的中堅力量,也是城鎮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特約評論員 楊禹:這份意見的出臺和落實,有助于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這份意見是重點講了縣城的建設發展,并不意味著我們就不再重視大城市的發展。把縣城建設當作一個重要的著力點,這有助于緩解一部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功能過度集中、中心城區人口過度集聚的問題,來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能夠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早日形成。
特約評論員 楊禹:通過縣城的建設發展,我們能夠更加鮮明地感受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擁有的巨大的韌性和潛力。全國1800多個縣城,還有縣級市的城區,在發展當中還有不少的短板,而這些短板其實就是未來工作的著力點,就是蘊藏的巨大的潛力點。縣城的建設發展還能促進我們進一步把握好城鄉關系,工農關系協調發展,給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抵御風浪穩步前行當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特約評論員 楊禹: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歸根結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給大家提供更多的選擇,人民向往什么,需要什么,想往哪去流動,到哪里去買房、落腳、就業、安家。需要通過公共政策的鮮明指向,能夠通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給大家提供多樣的選擇,而不是扎堆的選擇。怎么做更符合客觀經濟規律,我們公共政策的指向,就要鮮明地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