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沃土實現綠色崛起
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今天的陜西銅川照金鎮已經發展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名鎮。 趙晨攝/光明圖片
初夏時分,沿著黃河的“幾”字彎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行走眺望,青山蒼翠下掩映的一處處舊址、一座座紀念館、一件件實物,都見證著中國共產黨艱辛的奮斗歷程,彰顯著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
在中國革命發展史上,陜甘寧革命老區作出了獨特且重要的貢獻。它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
革命時期,陜甘寧革命老區在農業、工業、商業等方面施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有力促進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
在新時代,革命老區的振興發展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區域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紅色的沃土上正在實現綠色的崛起。
“五一”期間的陜西延安,很多游客前來參觀學習。多年來,延安持續推進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延安革命紀念地等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年來延游客達到7300萬人次,有力帶動了延安經濟社會和生態服務產業的突破發展。向北望去,滿目蒼翠,榆林的毛烏素沙漠在半個多世紀的治沙接力中,如今大都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榆林這座“沙漠之都”現在也變成了“大漠綠洲”。
近年來,甘肅會寧130個貧困村、37947戶16.9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徹底摘掉了“苦甲天下”的歷史標簽。一大批城鄉建設重大工程、民生保障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營造林37萬畝,種草8萬畝,治理祖厲河25千米,會寧用綠水青山托舉起綠色發展的新希望,全力譜寫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會寧篇章”。
在寧夏,六盤山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中,昔日的濯濯童山披上綠裝,人們從要“生存”到要“生態”,正在吃上“旅游飯”。黃河兩岸,先行區建設先行先試的探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探索路徑加速了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水權、土地權、排污權等重點領域改革齊頭并進,農業提質、工業提效、服務業提檔,“進”的步伐有力,“綠”的底色鮮明。
放眼如今的陜甘寧革命老區,富民產業遍地開花,鄉村振興蝶變啟航,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幸福圖景正徐徐展開。
(本報報道組 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張哲浩、李潔、宋喜群、王冰雅、王建宏、張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