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有這樣一支“摘冠突擊隊”,他們當中80、90后占比83%,最小年紀25歲。
他們將重癥救治“關口前移”,提前篩查潛在的重癥高危患者并盡早干預,避免更多患者發展為重癥;他們設立高級重癥監護病房作為“中轉站”,大大提高ICU周轉率,讓更多重癥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救治。這一“關口前移-高級重癥監護病房-重癥救治”的階梯式重癥延伸模式,得到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專家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市定點和方艙醫院培訓會上進行了介紹。
他們,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癥醫學科,曾因2020年武漢抗疫的突出表現,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他們作為湖南省第三批援護醫療隊第一分隊,與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的隊友一起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用熱血青春點亮生命之光。
院內快速反應團隊每天全院巡診,救治“關口前移”防重癥
新冠救治定點醫院瑞金盧灣分院近50%的患者為8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大多合并基礎疾病,一旦轉為重癥,可能很快就進展為多器官功能損害甚至衰竭,救治難度非常大。如何預防重癥,成為救治的關鍵點之一。
除了成建制接管重癥病房外,湖南省第三批援滬醫療隊第一分隊領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張麗娜教授與上海瑞金盧灣分院陸勇院長討論后,從醫療隊中抽出重癥醫學科專家和呼吸治療師各1名,建立快速反應團隊,負責全院普通病房患者重癥救治的“關口前移”。
張麗娜教授和第一分隊副領隊、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病醫學科副主任劉純教授,聯合湘雅醫院重癥醫學科呼吸治療師孫楊主管護師每天對全院各病區近400名患者進行巡診。通過預警評分和重癥超聲及時篩查潛在的重癥高危患者,并指導制定“一人一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及早針對高危因素進行干預和隨訪,降低老年患者重癥發生率。此外,醫療隊還設立了24小時重癥會診制度,并按樓層包干制指導,努力做到不漏一個可能轉重癥的高危患者。
96歲的李奶奶(化名)患有高血壓、腦梗,長期臥床。感染新冠4天后,檢查發現雙肺感染合并肺水腫。4月28日,醫療隊快速反應團隊在普通病房主動篩查時發現,李奶奶意識模糊、呼吸急促,重癥評估需盡早干預,立即指導病房對其進行高流量治療。2小時后,快速反應團隊隨訪發現,李奶奶的情況并沒有明顯改善,且很可能出現生命危險,立即將她轉入ICU。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并加強心臟支持和液體管理,通過嚴密監測動態調整治療方案,僅2天,李奶奶就順利脫機拔管。目前,李奶奶神志清醒、恢復良好,也即將轉入高級監護病房進行康復治療。
設立高級監護病房,階梯式重癥延伸模式提高ICU周轉率
作為一家區級定點醫院,盧灣分院的重癥病房只有8個床位,存在重癥救治資源受限情況,如何解決這一矛盾,讓更多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救治?在黃浦區政府,盧灣分院領導大力支持下,改造了一個介于重癥病房和普通病房之間的“中轉站”高級監護病房,這一病房最多可容納25張床位,專門收治每天巡查發現的潛在重癥高危患者以及在ICU經過救治后已好轉但仍需重癥康復照護暫時又無法轉入普通病房的患者,目前由貴州、山西援滬醫療隊接管,湘雅醫療隊負責指導。
關口前移發現的高危患者,轉入高級監護病房,提前進行重癥救治;ICU重癥救治后好轉的患者,轉入高級監護病房,加速重癥康復。這一“關口前移-高級重癥監護病房-重癥救治-重癥康復”的階梯式重癥延伸模式,加快了ICU重癥床位的周轉率,最大化重癥醫療資源配置利用率,進一步落實了分層分類救治原則,集中專家集中資源的精準救治,大幅度提升了重癥救治成功率,目前患者入院后轉陰平均時間由6.1天下降到5.5天。
湘滬攜手共抗疫,湘雅經驗助同質化管理
完善醫護晨間大交班制度、開展醫護聯合查房、建立疑難病例討論制度和會診、咨詢等制度……醫療隊第一時間將湘雅規范的重癥病房工作制度和武漢抗疫經驗,帶到了援滬抗疫的戰場上。
目前,危重患者俯臥位通氣治療已實現常態化,其他常規技術操作和治療手段均已得到良好開展,包括床旁重癥超聲檢查、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術、動脈穿刺置管術、有創血壓監測、PICC置管維護、呼吸治療、CRRT、重癥患者營養支持等。
根據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結合老年人救治的特點,醫療隊制定了適合瑞金盧灣分院的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并在全院進行推廣培訓。
此外,醫療隊還與盧灣分院建立了每日醫療例會制度,進行全院醫療大交班。討論重點患者救治情況和醫療工作相關問題,很快統一了全院的認識理念和治療方案,在院內實現了同質化管理,湘滬攜手共同抗疫。
“上海很多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很高、身體狀態也不錯,已經有好幾個90歲以上的患者成功脫離呼吸機正在順利康復中。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牽頭發起了‘守護黃黃浦老年人綜合行動’,定點醫院的重癥延伸模式也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通過‘湘’‘滬’合作,探索老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經驗,我們將共同盡最大努力,為這些老年患者帶來更大的救治希望。”張麗娜教授表示。
作者:王潔 通訊員: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