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5月2日消息(記者 樊永濤)一場春雨過后,莊稼漸長。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共和鎮蔥灣村內,層層梯田以及棟棟溫棚,形成了大山腳下獨特的風景線。
走進溫棚,一個個高低錯落的高原羊肚菌破土而出,頭尖身圓狀似雨傘,村民正在搶抓時機,忙碌采摘。
近年來,羊肚菌在滿足人們味蕾的同時,也激發了大家的致富夢想,但高原種植風險卻讓不少人“望而生畏”。
如何“馴化”高原野生羊肚菌,降低人工種植風險?如何形成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
祁如信的底氣
去年11月種植的羊肚菌,近些天已經收獲了80斤。這讓蔥灣村書記祁如信有了發展此項產業的底氣。
蔥灣村地處青海省東部湟水谷地一個半淺半腦山地區。2015年時蔥灣村還是共和鎮30個村里最貧困落后的村莊。2017年以來,村子已經實現了鄉村旅游、蔬菜種植多產業發展的道路,成為西寧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高原的冬季是漫長的,如何利用土地資源讓村民致富,這是祁如信一直思考的問題。
2019年年初,多年從事羊肚菌種植的青海卓辰農業與蔥灣村開展結對幫扶。4月20日,公司董事長劉云云正式成為蔥灣村第六任“輪值村長”,與當地村民一起謀劃脫貧致富項目,在閑置的土地上嘗試露天種植反季節羊肚菌。當年,露天種植羊肚菌在蔥灣村取得成功。
“羊肚菌經濟效益好,是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這讓祁如信萌生了大規模種植的想法。
可實施起來,羊肚菌幾近苛刻地種植環境讓祁如信打起了退堂鼓。露天種植風險太大,一場大風、一場大雨,“嬌貴”的羊肚菌很難承受。
2021年,祁如信利用村集體壯大資金修建了3座溫棚種植羊肚菌,由卓辰農業提供菌種和技術支持,從此祁如信隔三岔五就要來一趟溫棚。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3月初出菇了,個頭大不說,產量跟預期差不多。
“可以說羊肚菌在蔥灣村種植是成功的,是科技給了我們大家底氣。”祁如信告訴記者,村上今年新修了10座溫棚,他要全部用來種植羊肚菌。“今后,鄉村旅游、蔬菜種植、羊肚菌種植,就是我們村產業振興的三駕馬車。”
種得出來,才能賣得上好價錢,必須突破種植技術的瓶頸,讓羊肚菌產業實現穩定增長。然而在2017年之前,在青海人工種植羊肚菌是件困難的事。
從野生到馴化
從2014年開始,青海卓辰農業科技公司的前身科研團隊就在青海對羊肚菌進行種植試驗。但起初,成果并不理想。
“不理想”的原因也很簡單——菌種問題,云南、四川等地的菌種,很難適應青藏高原高海拔環境。
2016年,團隊成立公司,在青海省東南部的黃河流域貴德縣流轉700余畝土地,建立科研基地,進行高原羊肚菌人工仿野生栽培規模化種植。
之后,卓辰農業便把目光聚焦于高原野生羊肚菌。這種羊肚菌生長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環境,高太陽輻射、晝夜溫差大等自然因素使得其營養成分豐富。
終于在2017年3月,科研基地高原羊肚菌大規模種植成功,這意味著他們克服了羊肚菌在青藏高原高海拔、高嚴寒地域大面積人工種植這一項技術難題。
“別看它小但渾身是科技。”蘇亮介紹,從野生菌采集篩選,到分離、擴繁、馴化,復雜程度如同外科手術一般,很多技術難題,教科書里沒有,參考文獻中找不到。
“我們前往三江源瑪柯河流域、祁連山脈等地,采集野生菌種進行了擴繁馴化。”卓辰農業副總經理蘇亮告訴記者,到目前已經繁殖至第三代,目前馴化的菌種已經完全適應了高原人工種植環境。“目前公司已經在青海柴達木盆地、黃河流域、湟水河流域等青海主要農業區,都進行了試種,均取得了成功。”
蘇亮說,卓辰高原羊肚菌有個頭大、肉質厚,營養成分含量高的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在貴德縣一畝羊肚菌可收入11萬元。
記者了解到,卓辰農業自主研發的各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達20項。在種植過程中使用木屑、稻殼、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作為生長過程中的有機肥料,且在整個種植過程使用自主發明的高壓靜電技術進行助長、病蟲害防治、抑制雜菌生長,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或農藥,真正實現對農田土壤的零污染,在保證高原有機羊肚菌純正綠色生態品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2021年,這種種植模式下栽培的高原羊肚菌通過了加工和種植“雙有機認證”。
目前,卓辰農業主動融入青海省“四地”建設(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將貴德科研基地定位為“綠色種源輸出地”,已向省外山西、四川,省內民和、大通、湟中等多個地區輸送優質高原羊肚菌菌種,并開展產業化合作。
塔爾灣村的新希望
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優良的土地資源,塔爾灣村,這個坐落于西寧市大通縣的小村莊,從2009年起就陸續修建125座溫棚,進行時令蔬菜種植這項產業。
可誰曾想到,十幾年下來,溫棚經濟效益并不是很好。于是從去年8月起,村委會與青海卓辰農業科技公司進行產業化合作,進行羊肚菌種植。
經過半年多的土地平整與改造,近幾日,塔爾灣村迎來了羊肚菌種植的季節。
走進溫棚內,年近六旬的村民馬占明正在放置營養袋。他告訴記者,相比較于蔬菜種植,種羊肚菌是件輕松的活計。
“羊肚菌的種植條件十分苛刻,不僅溫度要控制在20以下,而且濕度要保持在65%以上,要用遮陽網來控制溫度與光照,一旦出現溫度過高,就會導致菌種大面積死亡。”說起種植羊肚菌,馬占明滔滔不絕。
村委書記祁永豐告訴記者,因為有了成熟的種植技術,除了種植與采摘季節,其余時候10棟溫棚僅需一人照看即可。“卓辰公司不僅提供了技術與種源,還負責了產品銷路。”
記者獲悉,在塔爾灣村,預計一畝可產300至400公斤羊肚菌鮮品,按照市場價預計可收入6至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6月中旬出菇后,土地還可進行二次種植,增加了土地利用率。
“我們希望羊肚菌產業能夠在塔爾灣村大量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儲備產業,拓寬老百姓增收門路。”祁永豐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產業興則鄉村興。從野生到馴化,科學的技術和管理,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高原羊肚菌產業,增加了底氣和信心;從黃河岸邊到湟水谷地,小小羊肚菌不僅帶動村民們一起增收致富,也為高原地區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