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零”的沖刺,必須彰顯上海應有的治理水準和溫度,彰顯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
為了“社會面清零”,上海正在發起力度空前的攻堅。
4月21日,上海發布消息,全市從22日起開展社會面清零攻堅九大行動,力爭早日全市實現社會面清零。
九大行動包括社區管控行動、檢測篩查行動、流調排查行動、轉運隔離行動、騰換擴容行動、中醫藥干預行動、清潔消毒行動、“拔點”行動、防外溢行動等,系根據“統一指揮、分類施策、集中攻堅”的總體思路,集中利用一段時間,采取“全域靜態管理、全員檢測篩查、全面流調排查、全民清潔消殺、全程查漏補缺”措施,做到“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根據此前4月15日的工作部署,整座城市打響“快速篩查的沖鋒戰、靜態管理的陣地戰、清潔消殺的預防戰”——快速、徹底開展全員核酸篩查,并全力提速“追陽、流調、運轉”,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和集聚,并全覆蓋、無死角地開展清潔消殺。
行動效果逐步顯現。滬郊有幾個區的社會面清零已經初步實現或接近初步實現,在最新一輪的“三區”劃定中,封控區范圍和影響面逐步縮小。此外,前期一些資源十分緊張的情況也逐步緩解。4月20日,持續在滬調研指導的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稱,上海的攻堅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但同時,上海的疫情防控,仍處于“較勁爬坡的關鍵時刻”——每日新增感染者數量仍居高位,且上下波動,一些特殊區域如城中村、老舊小區等,已經形成社區傳播,擴散風險極大。隨著感染規模的擴大,重癥患者數量增加,醫療救治壓力也逐步上升。
而對這座已經受疫情沖擊近2個月、大面積封控近一個月的城市來說,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進而盡快恢復正常運行秩序、恢復市民正常生活,極為緊要。
4月22日晚,上海市委常委會舉行擴大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領導同志對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對社會面清零攻堅行動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主持會議時指出,應把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以更加扎實有力行動,把“動態清零”總方針貫徹落實到防控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
在此基礎上,則要咬緊牙關、一鼓作氣,以沖鋒姿態開展攻堅行動,切實抓好組織實施,確保各項行動落實到位、取得成效。
九大行動的推進,基本原則無疑是全方位從嚴、從實、從細、從快。21日晚的部署已就各項行動明確了工作手勢,22日晚的會議上,上海再度明確,要按照孫春蘭副總理在上海調研指導時提出的要求,堅決做到“四應四盡”。對于篩查、重點區域“拔點”和社會面管控等,要“篩得干凈、拔得徹底、管得到位”。
核酸篩查必須“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社會面管控從嚴從緊、最大限度減少流動聚集,嚴格執行“三區”管理措施,消殺全方位、全覆蓋、不留死角等,均予以強調。沖刺時刻,這些動作需要進一步規范手勢、嚴格落實,杜絕因任何懈怠、損耗造成反彈甚至破防。
同時,針對新近出現的救治壓力,上海亦通過新建改造擴院增床,并統籌調度資源,加快醫療床位和隔離房間周轉,包括將方艙醫院改造成區域定點醫院,收治新冠病毒陽性合并基礎疾病需要內科治療的患者。這在各地此前的抗疫經歷中尚不多見,要在短期內實現擴容、切換,無疑也是重大考驗。
更大的考驗不止于此。社會面清零是一場涉及多個層面、極其復雜的攻堅,亦是需要方方面面特別是全體市民理解、支持、配合的攻堅。上下同心、齊心協力,尤為關鍵。
而能否最大程度凝聚共識、匯聚合力,又取決于相關各項措施在落實過程中的精度與溫度,以及本輪疫情以來已被反復強調的——生活物資保供、就醫購藥等一系列基本民生問題的解決水平。
市委書記李強在本周的多次調研,除聚焦轉運、“拔點”等直接的清零攻堅任務外,重點關注的仍是物資保供、就醫保障等“耽擱不起”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
如針對應急就醫,李強明確要求相關方面“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切實疏通理順就醫配藥各個環節,確保急救電話24小時暢通,全力守護市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而在部署九大行動時,上海亦明確強調,要以小區為單位,摸清血液透析、孕產婦、腫瘤放化療等規律性治療患者底數,定向對接接診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開放,解決常見病、多發病診療需求;還重申,醫療機構和救護車不得以核酸檢測為由拒絕、延誤患者診療和轉運。
針對一周來相繼引發輿論熱議的高齡老人轉運、保供物資質量等問題,市級層面亦有明確回應。
4月19日晚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例會就在部署轉運工作時強調,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社區陽性感染者和密接人員及時轉運收治隔離,做好分類轉運,全力提高轉運速度和周轉效率,同時,針對特殊群體的轉運隔離必須更加人性化。
會上同時強調,要加強對保供物資質量安全的監管,堅決打擊、嚴厲懲治違法違規行為并進行曝光警示。市場監管部門、紀檢部門等也已先后發聲,表明對有關質量問題的“零容忍”態度。
三天后,李強在調研時再度提及“嚴把產品質量”,并要求滬上國企更好發揮主力軍作用,既要持續保障主副食品等暢通供應,也要在生活日用品的保供穩價上下更大功夫。
當晚的市委常委擴大會上則明確,城市保供事關群眾生命健康,要落實“保質保量、送到家門”要求,兜牢保障好困難家庭、特殊人群的底線,各方面工作要更加人性化,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溫暖。
上述問題,關乎一座城市的民生底線,亦關乎市民對抗疫工作的共識和信心。在攻堅戰的關鍵時刻,凝聚所有人的共識和信心,無疑至為重要。
22日,李強在調研和市委常委擴大會上都強調,必須細致耐心做好群眾工作,及時釋疑解惑、回應社會關切,更好爭取市民理解支持配合防疫政策,進一步凝聚齊心抗疫、清零攻堅的強大合力。
而在有了相應要求和部署后,能否盡快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并以此最大程度凝聚人心,就是對各級政府部門和黨政領導干部的重大考驗。
向“清零”的沖刺,應當是一種高質量、高品質、高效能的沖刺。這個過程中,必須彰顯上海應有的治理水準和溫度,彰顯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
特殊時刻,做到這些并不容易,但上海沒有退縮的理由——這座城市從來都在努力不辱使命、不負重托,此刻更當如此。
題圖來源:海沙爾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