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讓更多的人走進圖書館感受書香
公共圖書館是傳承人類文明、傳播先進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的重要任務,對滿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公共圖書館步入快速發展期,逐步建立起了省、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系統。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共有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116個,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設立的公共圖書館2個。另外,在鄂高校和高職院校均建有學校圖書館。
眾所周知,公共圖書館是為全體社會公眾所設立的圖書館,它不僅為公共所有,而且面向整個社會,為每一個進館閱讀的社會成員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少兒圖書館、廉政文化圖書館、中醫藥圖書館、盲文圖書館、古籍圖書館、汽車圖書館等特色圖書館,面向特定組織和特殊人群,發揮了特殊功能。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通讀、圖書互換共享等活動,推廣全民閱讀。各地公共圖書館開辦的講壇、講座、培訓、展覽等活動,給公共圖書館注入了活力,拓展了公共圖書館的功能,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效益。
圖書館是人類精神財富的寶庫。圖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人類通過書籍改變命運,書的傳承形成了民族的獨特文化基因,書的傳播鞏固著人類的文化命脈。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它不僅能增長人的智力和能力,而且還能給人一種精神力量。一本好書,不但能給予你知識的乳汁,還如同良師益友,幫助你克服困難,鼓舞你勇往直前。圖書館里許多優秀的圖書,都是人類偉大實踐升華而成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們寶貴的精神食糧。
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量折射出各級政府對圖書館建設的重視程度,以及地方財政對公共事業經費的投入,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和圖書館文化的沉淀。古人曰:“文以載道”。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歷史,而且是唯一文化沒有斷層的國家。通過深人淺出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通過全民閱讀的方式使人遵“道”,這就是圖書館的作用。古籍是文化積淀的體現,把古籍保護工作做好,就是對文化的傳承。湖北省有大量古籍,這些都是荊楚大地的瑰寶,是我們荊楚兒女的財富。要把這些瑰寶保護好、修復好、傳承好、利用好,不斷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這也是湖北圖書館人的歷史擔當。
讀書是一個民族復興、持續發展最為基礎、最為關鍵的力量。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抵達多遠的未來。在知識經濟勃興的今天,讀書不僅關乎個人的品性修養、個人的最終高度,還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國民素養和競爭力。如果將人類歷史壓縮成24小時,那么,書籍伴隨人類還不足3分鐘。但就在這短短的3分鐘內,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文明進人了快車道,可謂“換了人間”。這些都源自于讀書的力量。人活著就是要學習、閱讀,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在工作實踐中,要宣傳圖書館,弘揚讀書精神,倡導人們走進圖書館。"書在等人,人在等書,這里是人與書約會的場所”。“請走進圖書館,感受書香”。“當你的目光落在書本上時,這本書就活了”。“一本書等于一個人生,看完了三本書等于遇見三倍的人生”。“閱讀是人活在世間的證據,書是活生生的”。“好讀書、讀好書、做好人”。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黨的十九大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令。建設文化強國要求我們不斷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是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必須秉承的使命和任務。2017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頒發。從此,公共圖書館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必須依法設立公共圖書館并大力推進公共圖書館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春天已經來臨。
作者:李國紅(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