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 4月11日出版的2022年第15期《了望》新聞周刊在權威欄目“治國理政紀事”專欄中刊發了記者熊豐采寫的報道《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摘要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平安中國建設,把平安中國建設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平安中國建設體制機制逐步完善,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九年多來,打出反恐防恐“組合拳”,連續5年保持暴恐案事件“零發生”;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下好反分裂、反顛覆、反滲透“先手棋”;打好全面防范化解處置各類風險“主動仗”,堅決捍衛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
九年多來,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推進訴源治理工作、下大力氣化解信訪積案……一大批時間長、難度大、涉及面廣的骨頭案、釘子案得到有效解決。
近年來,各級黨組織始終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平安中國建設各方面全過程,壓實各級黨委領導責任和主要負責同志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健全各級平安建設協調機制,最大限度統籌資源力量;推進基層黨建與平安建設深度融合,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平安建設。
我國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維護寄遞物流、平臺經濟等新領域安全穩定,促進新業態健康發展;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發展與安全日益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夯實根基,才能無懼風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著力將安全穩定創建在基層,把問題隱患解決在基層。目前,全國3.9萬多個鄉鎮(街道)已配齊配強政法委員3.8萬多名、占99.2%,建成各級綜治中心58.3萬余個,共有網格員450萬名,基本實現了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
2018年1月,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雷霆萬鈞之勢拉開帷幕,這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在中國乃至世界反有組織犯罪史上都是不尋常的,成為平安中國建設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如今,新時代平安中國建設的宏闊愿景已經繪就:到“十四五”末,使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國家政治安全防線進一步筑牢,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進一步提升,重大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公共安全事故不斷減少,社會安全穩定局面持續鞏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到2035年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為此,必須不斷提高能力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常觀大勢、常思大局。唯有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才能做到未雨綢繆、消禍于未萌。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確保社會更加安全穩定有序。“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浙江紹興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走過半個多世紀,堅持最大限度把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各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回首過去,黨領導人民取得了平安中國建設歷史性成就、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繼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牢記初心使命,緊扣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確保政治更安全、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