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京彩好評:堅持人民至上,擘畫“未來之城”新藍圖
未來之城,共建共享。5年來,雄安新區堅持把共享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優質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資源,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構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打造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城。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都是雄安新區規劃藍圖的“點睛之筆”。在建設這座“未來之城”上,黨員干部正竭力把人民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答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讓“未來之城”真正成為人民生活的未來、期待的未來、發展的未來。
聚焦人民生活,打造高品質的“未來之城”。城市的基建只是布局,城市人民的生活才是“活的靈魂”。而雄安新區這座“未來之城”,正是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堅定的奮斗目標,不斷打造高品質生活。無論是在軌道車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節點周邊,優先安排住宅用地,還是在城市核心區和就業崗位集聚、公共交通便捷的地區,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間,都是為了統籌居住和就業,促進職住均衡,提升城市的宜居感和人民生活的品質感。并且,為了將“心向往之”的目標延伸,雄安新區還在人居環境整治、城市生態環境塑造上下足了功夫,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真正讓這座“未來之城”從未來走來。
聚焦人民期待,打造高質量的“未來之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具體而微表現在交通、教育、醫療、精神文明建設等各方面。打造符合人民期待的“未來之城”就要更加注重提高優質公共服務水平。為承載家庭期待、起飛孩童夢想,按照步行5分鐘、10分鐘、15分鐘分別建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中學的規劃,不斷優化教育布局;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構建 “城市—組團—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為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全面打造15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高標準布局建設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劇院,創建智能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等,切實以高標準的建設匹配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生活的要求。
聚焦人民發展,打造大格局的“未來之城”。城市是承載未來的地方,也是實現夢想的地方。人民群眾的“未來之城”,既要能滿足自己的歸屬感,又要能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對標穩就業、穩收入、穩增長,雄安新區擴容量提質量,多措并舉促進就業創業。無論是對回遷群眾建檔立卡、推薦崗位,還是對創業群眾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等“一條龍”創業服務,抑或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高精尖人才就業創業,無不顯示出這座“未來之城”對人民群眾發展的專注,對全球人才發展的支持。把人民群眾對發展的需求擺在重要位置,必定會讓這座城市從更高站位,以更大格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雄安新區建設,穩扎穩打,久久為功,一張藍圖干到底,定能不斷實現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鐘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