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1月15日發表社論,題為《中國與中東加強合作惠及所有人》。全文摘編如下:
近日,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秘書長和海合會的四個成員國外交大臣,以及伊朗和土耳其高級外交官的訪華意義重大。
這一點通過上述訪問中達成的原則性協議就能看得清楚:這些協議表明北京顯著增強了與中東地區在能源供應以外的互動。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存在不確定性之際,通過規劃戰略伙伴關系愿景、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加大投資力度,來實現更多的接觸,這將讓各方受益。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分別與海合會秘書長納伊夫·哈吉拉夫和沙特、科威特、阿曼及巴林四國外交大臣舉行會談,以及分別同伊朗和土耳其外長在無錫舉行會談。
據中國外交部消息,雙方同意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盡快完成中海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盡快簽署中海戰略對話2022年至2025年行動計劃。對北京來說,這些都是期待已久的目標。近年來,北京越來越認為,中東的戰略位置與其石油資源一樣具有重要意義。該地區處于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十字路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在該地區占主導地位的外國勢力,但中國現在是該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和能源買家,分別與沙特、埃及和阿聯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幫助中東國家在經濟上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依賴,促進當地經濟多元化。中國能夠提供太陽能電池板、風電場和先進技術。伊朗和土耳其也有自己的經濟壓力,前者是美國制裁的結果,后者是貨幣波動所造成。中國也在伊朗核談判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中國和海灣國家之間加強經濟合作和政策協調將是互利的。隨之而來的將是增長、穩定和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