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重慶龍文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紅:
優化營商環境要“更大膽一點”
本次上會,我帶上了今年1月10日的《重慶日報》。這期報紙第4版的報道《重慶離中國軟件名城還有多遠》,對我提出的一個建議很有啟發。
我一直很關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由于公司業務涉及物流及工業互聯網,我也格外關注重慶和成都軟件產業的發展。兩個城市都出臺了推動軟件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十四五”規劃中也對軟件產業發展進行了部署。
《重慶離中國軟件名城還有多遠》這篇稿件中提到,重慶現有規上軟件企業超過600家。我通過查詢了解到,成都已有規上軟件企業1600多家。到2025年,重慶軟件從業人員將達50萬人,成都將達80萬人;重慶軟件產業規模將達5000億元,成都將達8000億元。
數據差異引發了我的思考。產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的支撐,因此今年兩會,我尤為關注優化營商環境問題。
去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試點,著力破除阻礙市場投資興業的體制機制障礙。
創新試點意味著要做“別人沒有而我們有”的事情。因此,今年我準備提出建議,希望今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不糾結于“其他省市有沒有先例”“做法有沒有遵循”,讓創新更快一點、更大膽一點。
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一名民營企業負責人,過去一年,我用心履職盡責,關心、幫助、支持其他民營企業發展。
此前,大渡口區一家民營企業遭遇疑似惡意的訴訟。企業向我反映以后,我與法院溝通,提交有利于企業的證據,推動訴訟進程加快。最后這家企業打贏官司,各項工作重回正軌。
幾年前,大渡口區一家著名大型民營企業創始人去世,家屬內部因財產分割問題產生糾紛,原本經營狀況良好、擁有兩三千名員工的企業面臨危機。了解情況以后,我與全國人大代表、“老馬工作室”負責人馬善祥一道,參與糾紛調解,穩定親情關系,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但企業實現了穩產保產。我對繼續幫助這家企業順利度過危機很有信心。
我是市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人大代表,履職已有15年。提出建議是代表履職的重要手段。寫出好建議,重在平時積累、深入走訪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希望在本次兩會期間有更多高質量的發言和建議,推動更多民意轉化為政策,更好惠及企業和群眾。
(記者 顏若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