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顧天成)河南省13日新增98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上海市13日新增2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3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境外疫情肆虐,國內多地發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守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線同時,如何減少百姓生活必需品價格波動?春節農副產品供給是否無憂?
做好“米袋子”“菜籃子”保供穩價工作有賴于供應跟得上、警鐘敲得響、預案起作用、物流疏得通、價格少波動。
供應跟得上是保供穩價的大前提。越是疫情面前、大節期間,重要民生商品市場越不能出現過大波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指出,要用心用情做好封控小區群眾的生活物資保障,確保群眾訴求能得到及時回應和解決。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劉涵介紹,“米袋子”方面,當前我國糧食庫存保持高位,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品種占總庫存超過70%,可以說田頭產量足、庫里儲備足、市場貨品足,節日期間“米袋子”保供穩價基礎扎實。
“菜籃子”方面,當前全國蔬菜在田面積達8000多萬畝,可供每人每天約3斤菜,能有效保障市場供應。受汽柴油價格上漲、季節性和極端天氣因素影響,預計菜價將比較堅挺。生豬生產提前恢復,牛羊肉、禽肉、奶類、雞蛋產能處于高位,漁業生產穩定,水產品產量充足,畜禽水產品供應都有充分保障。此外,預計水果市場總量足、品種多,價格較為穩定。
警鐘敲得響、預案起作用是及早發現掌握問題、及早疏通解決問題的重要抓手。
保供穩價著力點首先在監測預警。西安疫情牽動人心,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生活物資保障機制。在監測發現入陜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減少較多后,協調周邊6省市有關部門建立對陜西聯保機制,加大運往陜西鮮活農產品運輸組織力度。面對疫情,天津市已啟動全市群眾生活供給保障應急預案。天津市批發市場、超市的蔬菜庫存量由供應全市2天水平提高到3-4天,米面油存量由20天水平提高至30天。一些地方還根據物價變化情況向困難群眾發放了價格臨時補貼或一次性補貼。
老百姓能夠安心進店、放心消費,疫情期間不出現買菜難、買菜貴,是“米袋子”“菜籃子”保供穩價的具體體現。以儲備投放來調控和引導市場,以暢通物流來確保“米袋子”“菜籃子”送上群眾餐桌。
此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商務部表示將在春節前會同有關部門向部分省區市投放中央儲備牛羊肉,增加市場供應。同時,指導各地積極充實地方儲備,適時組織冬儲菜等生活必需品投放,積極組織大型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加強產銷銜接,加大生活必需品貨源組織力度。據初步調查摸底,各地生活必需品流通企業備貨量普遍比平日增長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