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啟新程 河南加速丨省人大代表宋兆普建議在河南中小學校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
大河網訊 (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 王建芳)“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當歸、黃芪都長什么樣?它們有什么療效?”從神農嘗百草,到《本草綱目》,中醫藥醫食同源,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但是現代基礎教育中卻沒有開設中醫藥文化課程,這使得很多孩子遠離了中醫傳統文化。對此,省人大代表宋兆普提出建議:在我省中小學校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體驗課程。
宋兆普說,中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增進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有助于培養發掘學生對中醫藥的興趣,提高全社會中醫藥知曉度,培養中醫藥事業的接班人,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創造條件。
因此,他建議由教育部門牽頭,中醫藥、文化等部門配合,組織專家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做好頂層設計,協調推進,并結合我省實際,因校制宜,先易后難,分步驟開展。
“比如做好中小學語文、歷史教材中現有的中醫藥文化知識教學工作;在體育課中,適當增加太極、八段錦等傳統健身功法;同時開展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課外活動,如中醫藥夏令營或研學旅行活動、參觀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等,帶領學生認識有特點的蒲公英、生地、丹參、山藥、連翹等,指導學生種植和采摘,認識中藥、掌握常用中醫的功效。”宋兆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