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地震為何震級相對較高而死亡人數較少?
云南景谷地震目前造成1人死亡。一個震源深度5公里、震級6.6級的地震,相對來說震級較高,但為何造成人員死亡人數較少?有關地質、地震、住建等專家從當地民居特點、地質地貌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據云南省民政廳介紹,截至8日11時,地震造成景谷、思茅、鎮沅、臨翔、雙江等5縣區12萬多人受災,1人死亡,324人受傷,重傷8人。據了解,這次地震震中位于景谷縣永平鎮,據初步研究,本次地震發生在普文斷裂上。本斷裂帶上歷史記錄的最大地震為1942年6.8級地震,100公里范圍內,時間上距離最近一次為2007年6月3日發生的寧洱6.4級地震。
云南省地震局副局長王彬認為,此次景谷6.6級地震與8月3日魯甸6.5級地震相比,死亡人數差距大,主要和農村民居結構、震區人口密度、當地地形地貌等有關。
據介紹,在景谷震區,當地農村民居結構,以土木穿斗房為主,房屋結構抗震性能較好。永平鎮芒費村委會七七村民小組小組長劉威說,全村180多人有數人受傷,受傷村民是肩頭和頭部受傷,地震時感覺晃動得厲害,圍墻倒塌聲十分嚇人。“村里有3間房屋完全倒塌了,其中有2間是土坯房,還有一間是磚混結構的。”劉威告訴記者,村里土坯房、磚混結構房較多,44戶中有10余戶近兩年蓋起了鋼筋混凝土房屋。
走在村中,一些部隊救援人員仍在忙碌,一些土坯房的土坯墻倒塌在路邊,剩下孤零零的木架子。記者看到,因房屋構造不同,村子里土坯房、磚混結構房和鋼筋混凝土房屋的受損情況明顯不同。其中土坯房損毀最為嚴重,有的完全倒塌,有的部分墻體坍塌。一些磚混結構的房屋則出現了明顯的墻體開裂情況。而較新的鋼筋混凝土房屋受損較輕。
景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天壽認為,當地群眾近年來十分重視居住安全,抗震設防意識有所提高,大部分按有關標準和要求建蓋住房。當地的民居大部分為傳統的土木穿斗房,本身抗震性能好。據王天壽介紹,近年來當地實施了農村民房地震安居工程,也促進了農村住房抗震建設。管理部門在建房過程中對技術人員管理和施工要求嚴格,嚴格按標準建房。“目前全縣6萬多農戶已有近2萬戶實施了農村民房地震安居工程。”
王彬說,震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人左右,低密度相對來講傷亡可能性較少。歷史上,滇西南地區同級別的地震發生后造成的損失,和滇東北等地區地震造成的損失相比較小;震中破壞烈度相比低1度左右。目前初步測算,此次地震震中區域烈度8度左右。“強震儀記錄到此次地震運動加速度只有魯甸地震的三分之二。”
另外,專家認為,景谷地區地形地貌也是導致人員死亡較少的重要原因。云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院長王宇介紹,當地處于瀾滄江中下游地區,地貌以中低山為主,地形切割較淺,平壩、丘陵地貌較多,人口多集中在平壩、丘陵地區,山區人口稀少。同時,當地地層巖性比較簡單,主要以紅層為主,地質構造作用相對較弱,地層產狀比較平緩,地基地震作用的放大效應較小,建筑場地比較有利于抗震。
針對接下來的工作,王彬等專家認為要把受災群眾安置好,尤其加強救助傷員等工作,今后要更加重視住房的質量安全和抗震設防問題,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設計和施工建設。(記者 王長山 侯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