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均水資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農村仍有近3億人飲水不安全。如今,水資源消耗量不斷增加,缺水成為部分地方經濟建設所面臨的瓶頸,“搶水大戰”已在多地上演。近期,水利部負責人確認,我國即將啟動水權交易。通過此項制度,水資源富集地區可以將多余的水資源轉讓出去,既解決缺水地區的燃眉之急,又給當地帶來收益,一時間引起多方關注,地方發展的新一輪博弈已經展開。
“水交易”:從行政手段到市場行為
我國即將啟動的水權交易,主要包含江河水及地下水。水權交易是指水資源使用權的部分或全部轉讓,通常先由國家將水權分配給各省市,各省市再細分到基層,各地用不完的指標則可以相互交易。
事實上,一些地方早在2000年即開始了“水交易”的嘗試。浙江的東陽和義烏地處金華江上下游,“同飲一江水”,水資源豐歉卻大相徑庭。東陽每年向金華江白白流掉3000多萬噸水;處于下游的義烏人均水資源量只及東陽一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就雙雙告急。
2000年11月,東陽、義烏兩市政府經過多輪協商簽署了用水資源轉讓協議:義烏市一次性出資2億元購買東陽橫錦水庫每年4999.9萬立方米水的使用權,東陽市除獲得2億元的綜合管理費外,每年還獲得近500萬元的供水收入。
水資源轉讓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節水。甘肅張掖市通過水權制度建設,引領了我國第一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的發展。張掖市建立水資源的宏觀控制體系,確定全市的水權總量后,由政府進行嚴格的總量控制,依據水權總量,核定單位工業產品、人口、灌溉面積和生態的用水定額。對農戶來說,在人畜用水以及每畝地的用水定額確定后,便可根據每戶人畜量和承包地面積分到水權,而節約下來的水就可以通過水票有價轉讓。
據張掖市水務局統計,實施水權制度僅一年,張掖就少引用黑河水3億多立方米。近年來,除甘肅之外,全國陸續有寧夏、福建、河北等10余個省份開展類似的探索。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華說,不同于之前政府之間私下相互協調、各地進行水量轉讓的嘗試,即將推行的水權交易是在國家賦予地方使用權的基礎上,按照市場原則公開交易水權,這是“水交易”的一個質的飛躍。
端平“水權確認”這碗水
據了解,2011年水利部制訂《水量分配工作方案》,對全國各地用水指標進行了明確,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黨連文說,現在將進入水權確認階段。水權配額的確定主要結合兩項指標考量,一是對當前各地用水是否合理進行評估;二是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進行用水量的預測。
部分地方水利部門人士認為,明晰水權已經成為水利市場化改革的迫切任務。當前要盡快將水權交易條款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同時在具體分配中要做到公平合理。其中需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充分考慮水質保護的重要性,為重點地區留下交易盈利空間,避免水資源保護投入與收益“不對等”。江西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負責人說,江西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江西為保護水資源生態投入巨大,但國家給江西劃定的水資源使用量目前是250億立方米,只占江西水資源總量的約14%。江西指標明顯偏低,僅能滿足自己需求,這樣造成跨省交易空間很小,無法實現盈利,這對江西這樣積極保護水資源生態的省份無疑是一個打擊。
二是要充分認清水權分配尤其是在基層分配的復雜性,防止在確權中影響穩定。在確權登記中,應盡量尊重現狀和現有用水習慣。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水資源管理處處長王寶林說,國家對省際水權確權工作完成后,各省還要將此項工作向市縣延伸,直到直接的用水對象,這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三是將水資源公平確權與節能減排任務掛鉤。江西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負責人說,目前高污染、限制性發展的產業都是通過取水許可制度來取水,要多少取多少。而水資源費非常低,難以補償其對水污染的治理代價。目前江西水資源費每噸不足0.1元。在確權中,對這樣的產業不要做水量分配,應促使其購買市場化的水量使用指標,形成倒逼機制。
此外,在水權初始分配中,政府還要通過保留水量的管理,履行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規避水權初始分配風險和調節水權市場健康發展等職責,為流域和區域社會經濟長遠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以及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保障。
水權交易平臺搭建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涉及水權的法律不多,零星分散在水法、物權法和取水許可管理辦法中,往往過于寬泛,缺乏可操作性。此外,無論是跨省水權交易還是省內水權交易,涉及水權交易的定價機制、交易機制、流程設計、交易結果認定和權益保障都還未建立,難以確保各方利益。
河北省承德市環境保護局有關人士介紹,作為北京、天津的重要水源地,這個市累計投入資金322多億元進行水源綜合治理工作,但得到的生態補償遠遠覆蓋不了支出。
天津市環境保護局副巡視員劉潔說,河北、天津兩地將設立水環境補償基金。補償基金額度為每年5億元,中央財政出資3億元,河北省、天津市分別出資1億元。天津作為下游,若水質達標,則全部基金撥付河北省,用于保護環境;若水質不達標,則5億元基金全部撥付給天津,用于改善水質。
天津環保部門表示,他們出1億元沒有問題,但希望水質能夠達標。承德方面則表示,在水污染防治的過程中,承德放棄了眾多發展經濟的機會,這些損失都是現有補償資金難以覆蓋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中認為,如果在確權的基礎上建立跨區域水權交易平臺,通過公平議價的方式交易,而不是行政任務的方式,這樣的矛盾就會避免。
業內人士建議,應建立若干個跨區域的水權交易所,以完成水權交易由起步時的價格協商交易到公開掛牌交易的過渡,內容涉及水權交易的定價機制、交易機制、流程設計、交易結果認定和權益保障等。跨區域水權交易需要達到“誰用水誰花錢,誰節水誰得錢”的運轉效果。(記者 郭遠明 吳鐘昊 張濤 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