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瀏陽,北有蒲城”,蒲城花炮聞名國內,但是蒲城花炮產業大而不強也讓地方政府頗為尷尬,而且近幾年幾起大的事故更是讓人記憶深刻,近日,14家企業因渭南市安監局不予受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申請向省安監局提出行政復議,再次把蒲城花炮推到風口浪尖。
傳統產業延續千年大而不強
5月8日,記者來到蒲城花炮企業集中區興鎮、橋陵鎮和蘇坊鎮,只見道路兩旁花炮企業名稱、廣告標語、聯系方式鱗次櫛比,各種花炮產品應有盡有。
蒲城煙火屬古老的宮廷焰火,經千年傳承延續至今,是西北五省區最大的花炮產銷基地。蒲城煙火曾應邀赴法國表演,并贏得法國總統密特朗“焰火放異彩,海內燦光華”的贈詞。蒲城煙火還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
蒲城現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82家,煙花爆竹經營銷售門店450家,可生產煙花爆竹14類800多個品種,煙花爆竹遍及9個鎮、50多個行政村,從業人員近5萬,產值8個億,目前利稅只有區區數百萬元。
不僅產業大而不強,安全事故也讓地方政府頭疼,近幾年幾起大的事故引人關注,其中2010年發生的“101”花炮爆炸事故,造成9死8傷;2013年2月1日發生的因運輸煙花爆竹車輛爆炸引起河南義昌大橋坍塌事故,經查主要是因蒲城一花炮企業違法轉包、分包、超許可范圍生產煙花爆竹,委托不具備相應資質的企業承運煙花爆竹。
一方面是延續千年的傳統產業,就業人數眾多;另一方面安全形勢又十分嚴峻,這讓地方政府進退維谷。“退出高危行業,發展現代農業”,這是記者采訪時,在花炮企業旁看到的宣傳標語,這可能最能表明地方政府如今對待這一產業的心態。
一紙行政命令讓企業無所適從
大而不強的產業,幾起嚴重的安全事故,讓渭南市政府下定決心調整這一產業,并且明文規定減少企業數量。
記者在渭南市安監局提供的一份文件上顯示,蒲城花炮企業數量首先由82家減少到61家,根據規劃今后還將進一步縮減。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就意味著82家企業中有21家面臨著沒法繼續取得延續的安全生產許可證。
按照規定,花炮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三年一續,如今已有22家企業的生產許可證陸續到期。宏圖花炮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為了增強花炮企業的安全性,我們按照省安監局的要求,擴大廠區面積,建新廠房,硬化道路,購現代生產機器進行機械化改造,實行人機、人藥分離,花費了310萬元。”公司負責人老段告訴記者,“改造完成后經蒲城縣安監局組織的安全評價機構評估驗收,顯示各項指標均為合格,我們上報要求續發安全生產許可證,可至今沒有任何結果。”
見記者來采訪,一些企業的負責人都要求記者到企業看看,在多個花炮公司,成堆的原材料發霉腐爛,一些還未開封的機器已經生銹。企業負責人痛心地說,“如今市場需求是存在的,不讓我們這些合法企業生產,難道讓非法企業去占領市場?”
據了解,這22家企業多則花了三四百萬,少則一二百萬,進行機械化改造。“如果不給我們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延續手續,當初又何必讓我們投入巨資進行機械化改造呢?這些錢大都是我們借來的,有的甚至借了高利貸,幾百萬我們怎么還呀。”一位姓李的企業負責人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從事花炮生產的,不干了我們生活靠啥呀!”
政府的處理方式還讓企業夾在中間無所適從,“我們是按照省安監局的統一部署進行技術改造的,花了數百萬元卻拿不到安全生產許可證。”眾多企業負責人說,“找縣上,說資料已經上報;找市里又沒往省上報;到省上,又說市里沒有報上來,你說我們企業該怎么辦?難道政府調整產業的方式就是互相推諉把企業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