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網遲滯 官員自曝房產處置完畢
住房信息聯網反腐作用或有限
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再次提出時間表,即到2020年前實現,輿論認為此舉有助于反腐和降房價。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可能很骨感。
“誰會等著聯網后上面查到自己,傻子也不會這么干。”廣東某市一位國稅局官員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他的房產已處置完畢,目前名下只剩一套房,他認識的很多官員也已陸續通過各種方式將房產處置,有多套房產的官員會賣掉大部分,或者更名轉移,最多留一兩套。
上述國稅局官員還表示,兩三年前,廣東省政府就要求副處級以上的官員申報登記名下和直系親屬房產,今年開始輪到副科級以上干部全部登記。
多招轉移房產
日前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2020年之前要建立以土地為基礎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推進部門信息共享。
深圳市地稅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目前沒有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但確實幾年前局里就要求填報房產基本信息,包括名下房產套數、面積、具體位置等,作為重大事項報告上去,現在連直系親屬的信息也需填報。
東莞公安系統一位警官則表示,官員們“都很機靈”,會把房子轉移至相熟的人代持,通過這種隱蔽手段,財富實際還控制在自己手里。
“級別較高、職位較為敏感的領導干部,一開始房產證就不可能寫自己名字,房屋出售時官員無需出面。即便是其名下房產,委托給中介時也不會暴露自己身份。”上述國稅局官員說。
多位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一種較為常見的“洗錢”方式是,房產登記在親戚名下,官員出錢讓其親戚隨便做點生意,對外講買房的錢來自正當經營,實際上生意只是個幌子而已。
另據房地產業內人士透露,開發商在以低折扣向主管審批的有關部門官員輸送利益時,往往會建議官員以別人名義代買,有時官員會要求開發商代其售出回收現金。
深圳一家商業銀行高層人士告訴記者,據他所知,還有一種新的手法是,去澳門賭博不帶錢,如果賭輸了直接押上房子,等于變相處置房產。
值得關注的是,即使官員申報了房產信息,也并非完全真實。2012年被曝光的“房叔”蔡彬,時任廣州市城管局番禺分局政委,2011、2012年均申報其本人持有房改房一套、兒子持有自建房一套,實際上全家卻擁有20多套房產。而被稱為“房嬸”的廣州城建系統退休干部李蕓卿也未如實申報房產數據。
“如果不是被曝光,紀委介入調查,很難發現官員真實的房產數據。”上述國稅局官員告訴記者。
聯網緣何一拖再拖?
2013年2月,住建部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在40個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完成后,將在2013年6月底把住房信息聯網工程擴展到500個城市。但是大限早已過去,該計劃卻爽約。如今時間點延后至2020年之前,一種普遍觀點認為,推出阻力在于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而延遲。
“這更多是一種對官員腐敗不滿情緒的宣泄,客觀地說,聯網工作確實復雜。”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告訴記者,關于房子的信息各地數據沒有統一標準,比如一套商品房面積,登記的是套內面積,還是建筑面積,價格是評估價,還是成交價,或者陰陽合同的價格,有的城市登記的又是原始備案價格。
中聯地產二手房研究院總經理肖小平也認為,不只是商品房,房屋的種類還包括房改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以及企業建的職工宿舍,政府建的福利房等多種類型,有的房子由綠本房產證轉了紅本沒有登記。此外,小產權房是否要登記,達到什么條件需要登記,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相關部門尚未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