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維祥回憶,邵逸夫特意陪著大家參觀。邵先生很關心內地教育,向他提了很多問題,“學生需要學幾年,怎么考進來的,學校有多少人,多少研究生,捐款準備派什么用場。”邵逸夫不僅在香港很有名的酒店請他們吃飯,還帶著他們去邵氏兄弟的片場。“當時一個片場正在拍武打片,我還記得演員像空中飛人一樣。”史維祥印象中的邵逸夫很慈祥、很隨和,邵逸夫告訴他,自己每天都要鍛煉身體,跑步、爬山,“那時候邵先生的年齡已經相當大了,但是身體確實相當不錯。”
香江大亨的愛情故事
邵逸夫投拍了許多電影史上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而他一生的愛情故事也像電影一樣充滿傳奇色彩……
沖破世俗,他娶了朋友的女友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一個富商家庭。邵逸夫中學畢業后,隨三哥赴新加坡涉足電影業。
新加坡最聞名的富豪余東璇十分賞識邵氏兄弟,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邵逸夫認識了余東璇的女友黃美珍,在交往中產生感情。后來在余東璇的鼎力相助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掛牌成立了邵氏機構。終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氣來到余府,向余東璇傾吐了他和黃美珍相愛的事。余東璇沉默片刻后哈哈大笑說:“你們的事我早有察覺,君子有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愛,就不用顧忌這么多,難道讓美珍一輩子陪著我這個老頭子嗎?”1937年,邵逸夫與黃美珍在新加坡舉行了婚禮。余東璇還送來了50萬元的大禮向他們表示祝賀。
90歲時又再婚
1952年,45歲的邵逸夫來到邵氏戲院樓上的夜總會聽歌,認識了歌女方逸華。1969年,在跟了邵逸夫18年之后,方逸華以文員的身份進入邵氏,最后做到高層。1987年,邵逸夫的結發妻子黃美珍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5歲。直到1997年5月6日,邵逸夫和方逸華在美國拉斯韋加斯登記并舉行婚禮。90歲的新郎迎娶62歲的新娘。1997年婚后,邵逸夫和方逸華依舊住在各自的家,周日才在共進午餐。
邵逸夫兩子兩女自小便交由在新加坡的兄長邵仁枚教養。因為方逸華入主邵氏,1981年大兒子邵維銘與弟弟邵維鐘退出董事局。兩子移居新加坡后,父子不相往來二十多年。直至2007年邵逸夫參加頒獎禮,他的兩個兒子才終于露面,關系開始好轉。綜合
>>評論
逸夫樓,比任何文字更有力量
百度地圖上搜索“逸夫”兩個字,各種帶著“逸夫”字樣的教育、醫療機構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神州大地上。向先生107歲的一生致敬,它們比任何文字更有力量。
逸夫先生的一生,不但詮釋了如何努力創造財富,而且還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對待和使用財富。其實,逸夫先生慈善為懷,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億港元。逸夫先生捐贈的教育資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國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樓”。邵逸夫晚年更撥出資金,成立有“東方諾貝爾”之稱的“邵逸夫獎”,表彰全世界科技拔尖的人物,支持香港、內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科學研究。
逸夫先生去世后,網友傳誦著他曾說過的話:“我的財富取之于民,應用回到民眾。”“一個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創業、聚財是一種滿足,散財、捐助是一種樂趣。”這些話語,擲地有聲,令人敬佩,更發人深省。
當下中國,依舊有很多人生活在貧困中,依舊有很多孩子沒有良好的教室;一些人富豪榜名列前茅、慈善榜卻名落孫山;一些人聚財有方卻少有捐助之舉……
逸夫先生走了,他是一面光亮的鏡子,溫暖和感動著人們,值得緬懷和學習。人的一生,追求財富的同時,還要學會使用財富,讓財富惠及自己的同時,惠及更多的人。(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