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藥方的構成和療程上來說,“基本體現了‘君臣佐使’的基本結構以及中醫‘辯證施治’的治療原理,是中醫藥基本成熟和獨立發展的很好說明。”和中浚說,這次發現的醫書中,很多藥方現在中醫也在使用。而這種療程藥方,在馬王堆漢墓中,也是沒有發現的。
墓葬4座
M1、M2、M3為一組;M4為一組
出土遺物
1、醫簡920支分兩處存放,編 號 M3-121 共736支(含殘簡),根據竹簡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可分為9部醫書;編號M3-137 共 184 支(含殘簡),內容為《醫馬書》
2、人體經穴髹漆人像
高約14厘米,五官、肢體刻畫準確,白色或紅色描繪的經脈線條和穴點清晰可見,不同部位還陰刻“心”“肺”“腎”“盆”小字,應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的經脈醫書相對照。
十部醫書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濤說,發現的920支竹簡分為10部醫書。
除《五色脈診》之外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癥候》《脈數》。這些醫書中涉及內科、外科、婦科等。
其中,首次發現的《醫馬書》,填補了中國獸醫史的空白。(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