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今年,第一批80后33歲,第一批90后23歲,已到了法定晚婚年齡。得知自己到了晚婚年齡的90后妹子們齊呼“人艱不拆”(網絡用語:人生已如此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80后們更是驚恐不已。
>>90后女孩怎么看?
“現在的感覺是我老了”
聽說女性23歲是地方條例規定的晚婚年齡,來自廣東佛山的小單有些驚訝,“以前都不知道,現在感覺是我老了。”小單大學畢業一年多,現在還是單身,她覺得理想的結婚年齡是26歲。
“23歲就晚婚了,這也太著急了吧。”在西安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小思說,她個人認為28歲結婚比較合適。“不過這可以成為家長向孩子逼婚的借口。”小思認為,現在再設定23歲晚婚年限沒必要,只要保留法定結婚年齡,同時延長法定婚假就可以。
在西北政法讀研究生二年級的徐雙艷今年剛滿23歲,和男友從大學到考研至今已相處四年多。
“我覺得理想結婚年齡是28歲,因為在讀書,和男友感情穩定,家人并沒催婚。”徐雙艷說,23歲就結婚,可能心理還沒完成角色轉換,工作和經濟能力也不成熟,成立家庭壓力會很大。
徐雙艷說:“我不認為晚婚年齡需要更改,因為當前晚婚的人越來越多,‘23歲晚婚’的規定會提醒很多人在年輕時盡早完成人生大事,不要成為剩女。”
>>家長們怎么看?
希望女兒多接觸社會 也擔心女兒做剩女
“我大女兒30歲才結婚,我當年是27歲結的婚,所以小女兒23歲沒結婚我不著急。”西安市民徐女士說,小女兒大學畢業一年多,應趁著年輕好好工作,多接觸社會,26歲后再考慮結婚比較合適。
一家國企工作的趙先生認為,女兒23歲才剛畢業,很多想法都不成熟,應該歷練歷練,再組成家庭時,就會更能理解婚姻相處之道。
來自榆林的任婕出生于1989年11月16日,距離“90后”不到兩個月,目前在西安工作已經三年。任婕的媽媽楊瑞芳說:“我參加親戚孩子的婚宴,也害怕別人問“你女兒什么時候結婚”,“我擔心她因忙工作耽誤終身大事,變成剩女就麻煩了。”任婕的爸爸卻很淡定:“我不能給孩子太大壓力,也許再等等她能遇到更合心意的人呢。”
>>專家分析
23歲結婚晚不晚?主要取決于感情成熟度
23歲結婚晚不晚?陜西天語婚姻家庭咨詢師培訓中心主任陳鳳山說,23歲年齡段的女青年大部分剛畢業或正在讀研究生,對社會接觸較少,有的可能工作后才開始戀愛。所以現在城市女性結婚普遍在27歲左右,這時心理、生理更成熟,工作和經濟能力也更穩定。
“23歲只是在以前提倡晚婚鼓勵政策下定的年齡,現在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晚婚年齡在25歲以后。”陳鳳山說,相關數據表明,25歲以后的女青年能對生育及家庭教育有更全面的認識,去應對生活中的磨合,這時結婚的話,感情基礎就會更穩定。
>>陜西政策
女職工晚婚可享23天婚假
其實,《婚姻法》中并沒有晚婚年齡的規定,只規定結婚年齡男性不得早于22周歲,女性不得早于20周歲。晚婚年齡與法定婚齡不同,它不是強制性的,只是鼓勵性、提倡性的結婚年齡。
統計發現,在各省(市、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一致地將男性年滿25周歲、女性年滿23周歲的初婚為晚婚。但各地對晚婚假長度的規定不相同,各地規定的婚假加上法定婚假,最短的10天,最長的1個月。
2009年7月1日起實施的《陜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規定,職工實行晚婚的,在法定婚假3天的基礎上增加婚假20天;實行晚育的,在法定產假的基礎上增加產假15天,同時給予男方護理假10天;在產假期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另增加產假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