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茶葉烤焦了20萬畝,其中西湖龍井就有2萬畝受旱,臨安山核桃70%因果實干癟絕收;桐廬富春江的湖蟹曬瘦了一圈;余杭運河邊的黑魚塘里,400噸黑魚相繼莫名死亡,漁農損失逾800萬元……
高溫不退,干旱不散——自7月1日出梅以來,高溫天就沒離開過浙江。8月11日上午10時,伴隨著旱情加劇,浙江將抗旱應急響應從原來的Ⅳ級提高至Ⅲ級。在江南水鄉,啟動抗旱Ⅲ級應急響應,在近10年來是第一次。
昨天,杭州市代市長張鴻銘也表態,接下來,杭州的抗旱重點將重點放在確保有序供電、有序用水、菜籃子供應以及安全等四個方面。
全省一天
要少掉5個西湖
受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全省水庫河網水位正持續下降,截至8月12日8時,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率為74.1%,比8月11日8時的數據又減少了0.56億立方米,相當于一天減少了近5個西湖的蓄水量。
目前,太湖平均水位3.23米,杭嘉湖等地平原河網水位保持在正常水位左右;寧波、臺州、紹興等地河網水位略低于正常水位。
記者從省防汛抗旱指揮辦公室了解到,旱區主要集中在浙中、浙西、浙東等山區、半山區和海島,而飲用水困難人群主要分布在利用山澗溪流或小山塘供水的農村地區以及偏遠海島。
以杭州為例,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告訴記者,目前杭州5.8萬人飲水困難主要出現在余杭、建德、淳安和桐廬,其中余杭、建德已經啟用消防車、灑水車送水進村。
“雖然懷抱千島湖,但淳安依然出現了飲水困難,缺水人群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山區,山中水庫水干涸,需要下山取水解決生活用水問題,當地還未啟用水車送水。”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值班主任朱家駒說。
雖然全省主要供水水庫一般能保證兩個月左右及以上的正常供水,但依靠小溪流或小水庫、山塘供水的農民飲用水工程抗旱能力一般只有1個月左右,接下來再不下雨可能會無水可供。
除此之外省防指也提醒說,用水也得小心,40℃+的高溫天易發生藍藻等水質惡化事件。
接下去,省水利廳、省防指辦將繼續做好浙東引水、舟山大陸引水、烏溪江引水、洞頭大陸引水、樂清楠溪江引水等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協調。
設施農業市級補貼
年底有望出臺
“今年,臨安市龍崗鎮龍井村的菜籃子基地新建了4個蓄水池,安裝了噴滴灌設施,這波旱情下250畝高山蔬菜有了保障,但未安裝噴滴灌的50余畝高山蔬菜旱情非常嚴重。”
杭州市農業局農業裝備處副處滕斌說,設施農業不但能抗災害而且能提高經濟效益,如大棚設施栽培水果、蔬菜產值在1萬—3萬元之間,比露地栽培平均增收0.5萬—1.5萬元以上。目前,杭州的設施農業平均畝產值已經超過10000元,遠高于全國5000多元/畝的平均水平。
今年,杭州市還進一步優化了政策,普通農戶只要建設3畝地以上的標準鋼架大棚,給予8元/平方米的直接補貼,而之前,這樣的補貼僅限于大棚投入50萬元以上的中大型農業項目。
“鑒于這次嚴重的旱情,我們正在研究市級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最快有望在年底出臺。”滕斌說,此前,農民購買水泵、噴滴灌、濕簾風機只享受約20%的國家補貼,杭州市的補貼一直沒有對所有農戶開放過,“經歷了這次旱災,我們要追加、擴大補貼范圍,將噴滴灌、水泵等設施設備納入市農業補貼目錄,增加補貼資金額度。”
非常狀態下
將限制杭城高耗水行業用水
先來看一組杭州水務集團提供的近期杭城日供水量的數據:8月8日為156.1萬噸、8月9日159.17萬噸。這兩個數據,距離杭州實際供水能力160萬噸,就差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