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占地近600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和漢陽陵質地一樣的裸體陶俑,雖然遭遇焚燒,但墓室還殘留著只有高等級貴族才能享用的“黃腸題湊”印跡。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石家街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建設中發掘了一座大型漢代墓葬。該墓葬規模宏大,結構復雜,據推斷墓主人身份至少是“列侯”級別(列侯是漢代爵位中最高的一級,只有少數高級官吏和望族宗親才可以享有,和葬于鳳棲塬的張安世相當)。
至少 “列侯”級別的墓葬
據負責發掘工作的西安市考古研究院研一室主任張翔宇介紹,這座墓在發現時被盜情況已十分嚴重,主墓室及陪葬坑存在有大小不等多達十余處的盜洞。但仍清理出各類裸體陶俑、銅質車馬器、銅盆、銅鈁、銅壺、銅錢、玉璜殘片、玉片、石磬等600余件。
“陜西地區除去幾座帝陵之外,這種在墓葬周圍發現陪葬坑的大型墓葬只有有咸陽楊家灣漢墓及西安鳳棲塬張安世家族墓兩處。”張翔宇說。
而在北側陪葬坑中,大量的裸體陶俑密密麻麻排列著,質地、大小及形制均與漢陽陵出土的裸體陶俑極為相似,這種陶俑只出現在帝陵陪葬坑及少數幾座高等級貴族大墓內。
此外,墓室規模宏大(占地近600平方米),有墓道,墓室內有“黃腸題湊”痕跡。所以考古學家判斷,墓主人至少也是“列侯”級別。
墓主人系西漢中晚期貴族
由于該墓曾遭到多次盜掘及火燒等破壞,因此墓葬內僅出土少量綠釉陶鼎等器物殘片,并沒有出土能用于斷代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器物,考古學家通過墓室內出土銅錢推定這座墓的時代應該為西漢中晚期。
“墓室內出土的銅錢均為五銖,圓形方穿,有錢郭,正面穿之兩側有篆書“五銖”兩字,“五”字交筆較直,“銖”字“朱”頭三角形,之下四短豎點,“朱”頭方折,其特征與西漢中晚期的五銖之特征較為相似。”張翔宇說。
但墓主人究竟是哪位達官顯貴?由于沒有更多證明身份的證據出現,所以考古學家無法斷定。(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