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為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的意見,從今年起,陜西將連續5年在全國范圍內,為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生10000名,須簽訂定向服務協議,在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連續工作5年以上。
招聘專業包括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藥學、中藥學、醫學檢驗、衛生檢驗、醫學影像、康復治療學、護理學等專業。
按照優先考慮貧困縣、山區縣、醫療人才急缺縣的原則,根據各縣醫學人才實際需求,每年向各縣下達招聘計劃。
一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一次性補助安家費3萬元;在經費保障上,以省級財政為主,縣級作為用人單位主體予以配套,省級財政與縣級財政按7:3的比例分擔3萬元安家費。
試用期內享受轉正定級工資待遇,服務期內在原工資基礎上浮動一級薪級工資,在山區縣、貧困縣工作的浮動兩級薪級工資;
按有關政策規定優先享受保障性住房;
在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工作期間,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和名額限制,優先予以評定和聘用。
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納入縣級事業單位編制內管理,優先使用空缺編制、自然減員編制指標或采用先進后出的辦法,必要時可設立專項周轉編制,確保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到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工作有編有崗。
據了解,陜西將在省內外組織專場醫學本科畢業生招聘會。5月底在西安舉行首場招聘會,6月分別在湖北、四川、山西、寧夏等周圍臨近省份、高等醫學院校集中的城市舉行招聘會。
相關連接 陜西醫療衛生人才嚴重缺乏
據悉,陜西全省門診和住院量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遞增,基層每年實際需要醫學類本科生3000余人,但省內4所相關高校每年只能培養臨床醫學本科生1859人,其中60%的畢業生不在我省就業,基層醫療機構每年本科生缺口近2000人。一些醫學專業大學畢業生擇業觀念變化,寧愿在大、中城市民辦醫療機構、醫藥企業打工或從事其他工作,也不愿到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目前,我省基層衛生事業單位仍然沿襲傳統管理模式,受編制、考試等方式制約,醫學專業人才進入有一定困難。
2012年底全省縣鄉(社區)醫療機構有執業(助理)醫師2.75萬人,與2015年執業(助理)醫師目標數相差1.35萬人,與2020年目標數相差2.86萬人,農村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數不足城市一半,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陜南、陜北分別只有關中的67%和80%,地域差別比較明顯。截止2012年底,全省執業(助理)醫師中,平均每一縣級醫療機構本科生只有17.58%、鄉鎮衛生院本科生僅占3.81%,且多為第二學歷。一方面,基層招不到人才,全省鄉鎮衛生院空編4600余個;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嚴重,2008-2012年間,全省縣鄉醫療機構有3300余人流向縣以上醫療機構。
基層人才缺乏所導致的后果是,基層看病能力弱,老百姓看病都要去大醫院,而三級以上大醫院都人滿為患,為緩解這種狀況又不斷擴張,所缺人才就一級一級從下面挖,使全省醫療機構整體形成病人、人才同時往上流動的惡性循環,與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和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成為悖向。
針對上述問題,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討論,決定通過定向招聘的特殊辦法來解決。用這種辦法,可以用最短時間、較少的經費投入,方便快捷地為縣級醫療機構補充到急缺的醫學類本科生,并通過推行醫療服務縣鎮一體化,實現衛生人才在縣鄉醫療機構之間合理流動,加快解決鄉鎮衛生院人才不愿去、留不住和急缺問題。(騰訊大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