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1日)上午,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在參加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時介紹,陜西水資源總體缺乏且時空分布不均,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70%的水量在陜南。近五年,省委、省政府始終狠抓水利建設不放松,想方設法破解這一制約全省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像解決溫飽問題一樣改善飲水條件
婁勤儉說,陜西水資源總體緊缺且時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僅相當于全國一半左右,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70%的水量在陜南,一直是制約全省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長期以來,陜北白于山區、渭北旱腰帶和陜南秦巴山區相當一部分群眾用水主要靠長距離肩挑車拉,吃的是窖水和高氟水。
“2006年起,我們像解決溫飽問題一樣下功夫改善群眾飲水條件。”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工程投資89.5億元,建成各類工程2.5萬處,農村自來水入戶率由“十五”末的34.4%提高到2012年底的77%,有效解決了1847萬人的飲水困難。
引漢濟渭黃河引水 優化全省水資源配置
近五年,我省水利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66億元,年均增長47%。啟動建設了引漢濟渭、陜北黃河引水、榆林王圪堵水庫和渭河全線治理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在重點水源、城鄉供水、防洪保安、灌區改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新增年供水能力13億方、灌溉面積179萬畝、節水灌溉面積488萬畝,新建加固堤防123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萬平方公里。
其中“引漢濟渭”是陜西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靜態總投資162億元,計劃從漢江上游穿越秦嶺向關中地區年調水15億立方米,現已完成投資28.79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優化全省水資源配置。
渭河綜合治理工程規劃五年投資607億元,把這條黃河的最大支流打造成橫貫關中,集防洪、生態、景觀等功能于一體的水利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105億元,加固堤防490公里,2011年成功抵御了30年來最大洪水,實現了零決堤、零傷亡,被譽為防汛抗洪史上的奇跡。兩天后還將開工建設庫容30億立方米的東莊水庫。(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