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刊文指出,新華社罕見特寫談領導家庭,這是新一屆領導人倡導透明化作風的開始。官媒過去極少提及領導人的家庭,但新華社這次極為不同,報道了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的相處之道、對女兒的期許。
文章還注意到,李克強人物的報道內容著重在他的工作內容,稱他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年輕的副總理,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加之博聞強記,所以從不看稿。報道還提到李克強夫人長期從事教學及學術研究工作。
2012年12月7日,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23天的習近平首次離京赴外地考察,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第一站選擇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輕車簡從,與群眾直接接觸、親切交流。習近平此次在廣東考察走的路線,20年前鄧小平視察南方時走過,頗具深刻寓意。有媒體評論:這是一位帶來執政清新風氣、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引領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領導人。
首位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
中共最高領導人
59歲的習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首位在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領導人。全中國、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習近平:
——如何領導擁有8200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政黨更好為人民服務?
——如何帶領13億中國人民為實現“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大目標而奮斗?
——如何引領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
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結束后的當天中午,習近平同500多名中外記者見面,他坦陳肩負著沉沉的擔子,把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的使命概括為三個責任: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
這一鄭重承諾表明,習近平將擔當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作為自己治國理政的信念與追求。
大力倡導調查研究
抓群眾最盼最憂的問題
在成為黨的最高領導人之前,習近平長期擔任地方黨政負責人,到中央工作后又主持中央書記處日常工作,主管黨務,深知黨的建設的重要性。他重視加強黨內法規建設,指導制定了很多有針對性的黨內法規文件。
他反復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11月17日,他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
他大力倡導把調查研究“貫徹于決策全過程”,強調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抓住不放,主動調研。
2008年起,中央在全黨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習近平擔任中央領導小組組長。他多次專程到地方和中央部門檢查工作,并經常選擇一些典型事例,提出明確意見進行具體指導。歷時近兩年的活動,使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成為全黨全國的共識,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是中共十八大報告起草組和中共黨章修改小組的負責人。這兩份具有深遠影響的文件提交中共十八大通過后,成為指導中國今后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第一個“官銜”
是大隊黨支部書記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鮮明宣示了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