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3日上午9時許,榆林市榆陽區一連發生兩次地震,城區震感明顯,高層建筑大多發生輕微搖晃。地震發生時,剛從西安一家企業總部調來榆林分部工作的王海東,正在辦公室整理材料,他一度不能站穩,頭還有些暈。王海東準備往出跑,卻發現屋內其他幾個同事沒有動,若無其事地仍在工作。
“地震可能是附近的煤礦采空區塌陷造成的。”同事告訴王海東,榆林城區幾十公里外就有許多煤礦采空區,塌陷地震近些年常發生,已不稀罕了。
塌陷地震也叫礦震,是采礦誘發的礦井地震。據榆林市地震局數據顯示,2004年至今,榆林地區已發生了2.0級以上礦震76次。頻發的塌陷和地震,越來越讓榆林市政府和群眾感到采空區治理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而治理也陸續開始付諸實施。
問題嚴峻
多縣區存在大面積采空區
最多一年發生19次塌陷地震
其實,像王海東這樣的外地人,很難理解榆林地區大量存在的采空區造成的影響。“10年前,塌陷地震對于榆林人來說肯定也無法理解,但是,現在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說明了采空區的問題已相當嚴峻。”榆林市政府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榆林發生塌陷地震一般與煤礦開采有關。目前,神木、府谷、橫山、榆陽區等地都存在較大面積的煤礦采空區。記者從政府有關部門調查了解到,榆林市各縣區已造成的采空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
據榆林市地震局數據顯示,榆林市最近一次塌陷地震是11月3日發生在神木縣的2.9級地震,這已是該市各縣區今年以來發生的第18次地震,震級最高是3.3級,包括6月23日上午發生的兩次地震,全屬于塌陷地震。與此對比鮮明的是,全省今年以來,其他地區的地震也只有12次。
榆林市地震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塌陷地震也叫礦震,是采礦誘發的礦井地震。陜西省最早記錄的塌陷地震于2004年10月發生在府谷縣,震級4.2級,也是目前為止榆林煤炭采空區塌陷引起的最大地震。
榆林市地震局統計數據表明,2004年至2011年榆林地區發生2.0級以上塌陷地震58次,加上今年目前共發生了2.0級以上地震76次。其中2008年一年發生19次。這些地震,雖然震級小未直接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是頻發地震,造成了當地土地塌陷、湖泊萎縮、河水斷流、居民房屋受損,不少人被迫遷移家園。
積極調研
政協委員建言采空區治理“煤礦實行充填開采”
2012年伊始,治理塌陷區煤炭充填開采與環境保護工作就成為榆林市榆陽區政協的一項重要協商議題,列入年度工作要點。今年年初,榆陽區政協副主席張崇厚、劉侯義帶隊,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深入到區煤炭、財政、林業、國土、環保等部門和當地部分礦區進行調研,有的還赴河北、山東等地進行考察學習。經過調研,他們主要發現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榆陽區除少數煤礦回采率接近75%外,全區采區回采率不到40%;其次,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榆陽區煤炭工業主要以開采原煤為主,絕大部分都以原煤生產銷售為主。煤炭工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不足。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短缺,全區煤礦專業技術人員不足200人,僅占從業人員的0.5%左右。
生產效能較為落后也只是一方面,當煤層被開采過后,出現的采空區塌陷引發的地質災害日益顯現,更令考察人員憂心忡忡。據調查,榆陽區共形成采空區面積29.7平方公里,塌陷面積4.9平方公里。全區23個煤礦有12個礦井因采煤引發了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據榆林市城鄉建設規劃局報告,煤礦開采使得榆林區域的地下水位由過去的5至7米下降至16米以下,靠近采空區已無淺層地下水。
“說一千道一萬,不改變思想觀念,肯定什么也做不好。”組織此次調研的張崇厚說,據有關方面測算,采用傳統方法采煤,平均每采一萬噸煤就會塌陷0.2公頃土地,僅2011年榆陽區就生產原煤3081萬噸,將會引發616.2公頃土地塌陷。“煤礦開采應該迅速改變掠奪性傳統開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