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綜合推進與戶籍相關的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未來一個時期,城市化和人口流動仍將保持強勁態勢,為避免城市內二元結構固化,加快推進與戶籍相關的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意義重大。近年來,在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等不少領域,已經進行了很多改革探索,取得了不少好的經驗。但總體上,問題還很突出,需要加快改革。一是從公眾關注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特別是非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以及保障性住房等關鍵問題入手,盡快研究出臺有關改革方案;二是要充分考慮特大城市、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差異,從中小城市入手,加快推進改革;三是要同步推進相關體制改革,比如在財政轉移支付中考慮人口流動因素,理順利益關系,提高地方政府特別是流入地政府為流動人口提供均等化服務的積極性。在各種社會事業發展規劃中,也要更多考慮城市化和人口流動帶來的需求變化。
——進一步推進公平的市場環境建設。
當前社會領域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有社會政策建設和社會管理改革滯后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市場環境不完善、市場秩序混亂有很大關系。因此,完善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意義重大。“十二五”期間,應以更有力的手段打擊權錢交易、假冒偽劣等不法行為,消除壟斷和各種形式的不公平競爭,使等量要素投入能夠獲得等量收益。同時,在收入分配中鼓勵勤勞致富、遏制各種投機行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
——加強對各個領域改革試點的宏觀指導,優化考核機制。
第一,強化對地方改革試點的宏觀指導。社會領域的建設和有關改革,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尤其是要鼓勵地方進行試點。但必須強調的是,社會領域的建設有其內在規律,同時,地方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并非永遠一致和統一,因此,強化頂層設計對地方試點的指導意義重大。鑒于社會領域問題復雜且很多問題相互交織,建議考慮在最高層建立實體性綜合規劃和指導機構。
第二,推進綜合改革實驗。由于社會領域很多問題相互交織,以單項突破方式推進改革有很大局限性。建議“十二五”期間,在東、中、西部選擇若干省級行政區域,進行包括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以及其他相關體制改革的綜合實驗。另外,對有關改革實驗應該完善試錯和糾錯機制。試點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或出現問題。通過試點發現問題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進行及時糾正和完善,可以使改革更加順利。
第三,進一步調整完善干部考核機制,改變目前GDP考核優先的傾向,強化對地方社會發展水平尤其是社會領域服務質量和管理改善狀況的考核,提高各級政府和地方領導干部對社會領域建設和改革的積極性,提升服務和管理能力。(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