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口紅利加速消失、老齡化加速以及未來可能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成為新的重大挑戰。建議盡快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可考慮全面放開二胎。否則,越晚越被動。
完善社會政策需要著重解決的關鍵體制機制問題
目前,社會政策在決策、執行中面臨諸多挑戰,要完善社會政策應著重解決一些關鍵性的體制機制問題,特別是完善運行機制,抓好關鍵領域的技術選擇和管理。當前,應調整和完善不同層級政府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責任關系,完善公共投入和管理方式確保公眾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受益,深化公共部門特別是事業單位改革,動員民間和社會力量參與社會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加快推進影響長期發展的特殊領域政策調整,進一步推進公平的市場環境建設,加強對各個領域改革試點的宏觀指導并優化考核機制。
社會政策的建設和制度完善,不僅要明確各個領域、各種具體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方向,也要推進相關領域的體制改革,完善運行機制,尤其是抓好關鍵領域的技術選擇和管理,全面提升服務和管理質量及效率。考慮到國際經驗和我國社會政策領域在決策、執行中面臨的挑戰,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重視。
——調整、完善不同層級政府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責任關系。
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是政府責任。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我國有五級政府,多年來,政府間責任關系不順對社會建設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必須加快改革。核心問題是調整完善不同層級政府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上的決策、投入、執行和監督責任。
第一,強化中央政府的決策和規劃責任。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領域,強調均等化和制度的一致性是必須堅持的方向。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中央政府的統籌規劃責任。由于地區之間發展水平差異大,在具體政策上可給地方政府一定空間,但大的方向必須一致。
第二,進一步明確執行責任。應根據不同類型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特點,明確哪些由高層級政府執行,哪些由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執行,哪些由不同層級政府共同執行。從實際情況看,多數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責任執行必須主要依靠地方特別是縣、市一級政府。
第三,根據執行責任明確投入責任。鑒于區域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且相當多服務和管理需要地方執行的現實,必須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費用分擔機制,強化中央政府以及省級政府對地方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均等化財力。義務教育等領域可在近年來改革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支出項目的分擔方式。
第四,強化高層級政府對地方社會建設的監督責任。目標及考核標準應更多由中央政府制定,具體監督考核的實施應主要依靠省級政府。同時,進一步發揮服務對象和公眾的監督作用。
——完善公共投入和管理方式,明確產品屬性和費用分擔機制,確保公眾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受益。
第一,進一步明確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標準,把握好“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化。標準化建設不僅要設立最低標準,也要設立最高標準,這是實現服務均等化的基礎。考慮到區域間現實存在的差異,可以留出一定空間,但不能過大;在區域內,應對各種服務盡可能執行同樣標準。
第二,改革投入方式,完善管理,提高公共投入績效。不僅要穩步增加投入,更要通過制度建設提升公共投入的效率,并確保公共投入真正轉化為公眾福利。要扭轉重基本建設、忽視日常運行投入的傾向,建立公共投入和有關服務價格調整的聯動機制。同時,進一步強化對公共資金使用的監管,規范資金流程,推進公開透明,加強績效評估;在具體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完善管理。當前要著力解決不同領域、不同區域之間信息化建設分割問題,實現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