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6月7日電 (記者沈汝發)日前,福建省古田縣查獲一起金針菇加工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劑的案件,引起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普遍擔憂。據記者調查,主要有三大問題待解:一是金針菇在加工中有沒有添加非食用檸檬酸?二是這些金針菇有沒有流入市場?三是這是個案還是行業的潛規則?針對此,記者前往古田縣展開調查。
有無添加非食用檸檬酸?
古田縣工商局檢查大隊大隊長潘龍惠參加了5月7日的現場查處。他回憶說,7日,古田縣工商局和大橋鎮工商所在例行巡查時發現,在大橋鎮甘泉食用菌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內發現有沒有標注“食品添加劑”的檸檬酸袋子。
“空袋有5個,沒有開封的有22個。”潘龍惠說,使用檸檬酸應該標注食品添加劑字樣,如果沒有標注就涉嫌非法添加非食品添加劑。
據潘龍惠介紹,執法人員當即就地查封正在加工的金針菇,已經裝袋的有630袋,放在桶內的有68桶,每袋或每桶都是50公斤,合計查封近35噸金針菇。
記者在古田縣工商局看到,查封的袋子上注明是“安徽省蚌埠和盛檸檬酸廠出品”,批號是S—9788—13.0,標準是GB-1988-81,凈重25公斤。
據了解,檸檬酸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日化等行業最重要的有機酸。食品級檸檬酸普遍用于各種飲料、葡萄酒、糖果、點心、餅干、罐頭果汁、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是飲料和食品行業的酸味劑、防腐劑。工業用的檸檬酸在化學技術上可作化學分析用試劑。
據古田縣經貿局局長、食安辦主任林世晴介紹,食品級檸檬酸的價格比非食用檸檬酸要高一些,金針菇加工廠商或許會出于利益的驅動,在加工過程中添加非食用檸檬酸用來代替食品級檸檬酸,以降低生產成本。
5月18日,該案全部移交給古田縣農業局。該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黃有存說,這些正在加工的金針菇俗稱鹽水菇,因為只是中間產品,目前沒有標準檢驗其是否合格,經多方協商,已取樣送至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將參考《食用菌衛生標準》,重點檢測其農殘、二氧化硫和重金屬含量等指標。
記者問:“空袋的檸檬酸有沒有添加到金針菇中?”
黃有存說:“目前還在調查之中。”
記者問:“如果這些檸檬酸添加到金針菇中,會對人體有危害嗎?”
黃有存說:“封存的檸檬酸已送至有檢測資質的單位,將根據食品添加劑檸檬酸國家強制性標準檢測。”
這些金針菇有無流入市場?
這些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劑的金針菇有沒有流入市場?林世晴說,大橋鎮甘泉食用菌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去年11月,從去年12月開始收購、儲藏,根據聯合調查組的調查,沒有產品流入市場。
據黃有存介紹,金針菇的生產是季節性的,農戶只有冬天才能生產,一般10月份開始生產,12月、第二年1月、2月產出。加工商從農戶手中收購過來后,進行分揀、煮泡、瀝干、腌漬等程序進行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