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察實情,“解”求實效
2月初,陜西省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提出今年創先爭優活動以“三問三解”為載體,以群眾評議創先爭優、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創先爭優、黨政機關干部下基層、建立長效機制等為重點,繼續扎實有序推進。
陜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錦斌表示,要通過開展“三問三解”活動,促進干部多謀為民之策、多出惠民之舉、多辦利民之事,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陜西各級各部門將活動與深化創先爭優、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相結合,因地制宜創新工作方法,力推活動干出實效。銅川市在“為民服務零距離”活動中,當地從市、縣455個部門抽調3283名干部,對543個村、54個板塊型社區和206個重點企業開展了“集中走訪周”。據統計,全市機關干部先后走訪群眾2.65萬人次,“三問于民”16636戶,召開座談會1086場,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超過2800條。
漢中市將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作為落實“三問三解”活動的具體實踐,面向社會公布農民工欠薪投訴專線電話,建立起一條農民工維權的“綠色通道”。近兩個月來,該市先后接待農民工來電、來訪6000余人次,接待10人以上群體討薪案件26起,涉及農民工2000余人,為農民工追回拖欠工資2300多萬元。
按照“集中進、長期包、堅持派”相結合的要求,咸陽市確定部門單位駐點幫扶關系“一定三年不變”,建立起機關干部經常性聯系服務群眾特別是重點幫扶戶的長效機制。截至2月下旬,咸陽市有3.8萬名機關干部深入基層,走訪了2768個村、771戶企業和155個社區,辦實事好事720件,提供幫扶資金872萬元。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石英認為,“三問三解”活動突出了一個“實”字。“‘三問’是摸實情、‘三解’是辦實事,體現了求真務實的作風,是將創先爭優具體化、實踐化。”
“干部奔上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共產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老百姓著實高興!”咸陽市彬縣小靈臺村老黨員李滿存這樣夸贊駐村干部。
銅川市印臺區樓子村果農孫繼軍的一番話,說出了廣大群眾的心聲:“從蘋果修剪技術到機械操作技術,農民急需啥駐村干部就來講授啥,政府真是幫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