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省政府獲悉,為支持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省政府出臺一攬子財稅政策措施,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戰略產業。
資本金注入、貼息、補助
支持20個產業集群重點技改項目
全面落實增值稅轉型改革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省財政通過資本金注入、貼息、補助等方式,支持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等優勢特色產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支持20個產業集群重點技改項目和信息化平臺建設。
對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給予補助。非資源性鼓勵類工業企業投資10億元以上的技改項目,建成并經有關部門驗收后,省財政給予一定比例貼息。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企業技改項目給予貼息。
設肉類蔬菜安全追蹤專項資金
重點支持屠宰企業、蔬菜流通安全追蹤體系建設
省上每年從產業引導資金、技改和產業集群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重點支持紡織、電子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重點支持果品、糧油、乳品及肉類深加工龍頭企業。省財政設立肉類蔬菜安全追蹤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屠宰企業、蔬菜流通安全追蹤體系建設。
培育新興戰略產業
籌集10億元支持中航飛機公司
大力支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省上籌集10億元,通過資本金注入,支持中航飛機公司;省財政籌集2億元,支持新渦槳民用支線飛機項目。對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每1000MW光伏全產業鏈項目給予6000萬元貼息或補貼;實際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關鍵裝備產業化(含科技攻關)項目,給予300萬元的貼息或補貼;省政府確定的20戶重點企業,以上年繳納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為基數,新增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用于支持企業發展。
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在央視首播三維動畫原創作品每分鐘獎2000元
整合各類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運用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在中央臺首播動畫影視原創作品,按二維動畫片1500元/分鐘、三維動畫片2000元/分鐘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在省級電視臺首播,按二維動畫片500元/分鐘、三維動畫片800元/分鐘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對影視、出版、演藝等方面的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給予一定資助或獎勵。
打造現代農業
加快“百庫”建設每座果品冷庫補助100萬元
啟動榆林定靖高速公路沿線、渭南富平縣、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區、西安長安區和安康月河流域5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按照每個園區省上補助500萬元的標準,支持建設5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在繼續支持以蘋果、狝猴桃為重點的果業標準化示范園以及集中連片核桃產業基地建設的同時,支持果農專業合作社加快“百庫”建設,省財政對每座果品冷庫補助100萬元。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實施城郊“菜園子”工程,支持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支持百萬頭生豬大縣、萬頭生豬示范村建設和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對陜西新開通的國際航線給予補貼
重點支持為裝備制造業配套的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曲江文化旅游區、浐灞金融商務區的基礎設施和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支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和示范園區配套設施、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外包企業技改與研發、國際資質認證、品牌建設等給予補助;支持西洽會、農高會等品牌展會。
省上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重點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紅色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特色旅游以及歷史名鎮發展。對我省新獲4A、5A級旅游景區稱號、五星級飯店和全國旅游商品大賽金銀銅獎的單位給予一定獎勵。對我省旅游企事業單位參加境外旅游博覽會給予一定補貼。
對我省新開通的國際航線,根據航線和航班次數給予補貼。對臺球、保齡球、高爾夫球娛樂項目,減按5%的稅率征收營業稅,對歌廳、舞廳、網吧等其他娛樂項目減按10%的稅率征收營業稅。
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工程”。省上安排1億元實施“鎮超工程”,建設600個標準化鄉鎮超市。大力支持以家政服務業為主的社區服務業,重點發展社區衛生、家政服務和便民服務。
記者日前從省政府獲悉,為支持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省政府出臺一攬子財稅政策措施,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戰略產業。
擴大對外貿易
科技興貿基地每個最高補助300萬元
對企業出口商品結構調整、保稅物流業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海外投資合作的項目,每個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的貼息補助。對在國家備案的各類綜合性基地、科技興貿基地和專業性基地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每個最高補助300萬元。中小企業參加境外展覽會、企業管理體系認證、各類產品認證、境外專利申請等相關費用給予不超過70%的補助。對出口技術、軟件技術及相關信息服務的企業,符合有關規定的給予貼息支持。對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費給予不超過50%的補助。對新獲中國出口品牌和陜西出口品牌企業,省財政分別給予30萬元和15萬元資金支持。
政策扶持非公經濟發展
從事鼓勵類產業減按15%稅率征收所得稅
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陜西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陜西出臺的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財稅政策里,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了許多優惠政策,破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融資難題。
從2010年到2012年,省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資金,通過參股形式,支持縣域工業集中區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對小額貸款公司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地方留成部分,通過財政支出安排支持其發展。安排資金7000萬元,支持縣域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標準化廠房和孵化器建設。
對非公有制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協作配套、節能減排、特色產業等項目,通過中、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給予貼息或補助。積極爭取國家科技型創新基金,促進非公有制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在我省轄區納稅并從事國家鼓勵類非資源性產業的民營企業,經過國家權威部門認定,新進入全國500強或全國上規模民營企業排序前500名的,按企業實際繳納當地財政的各項地方稅收收入總額的1%,由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
民營企業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所得以及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所得,享受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
對從事鼓勵類產業、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享受國家促進自主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民間資本從事鼓勵類的進口自用設備,在政策范圍內免征關稅;對民間資本參與從事文化產業的,享受國家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培育和發展總部經濟
資產15億的總部企業落戶陜西可獲1000萬補助
我省將不斷完善激勵措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培育和發展總部經濟。
對新落戶陜西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母公司資產總額不低于15億元人民幣、在陜西匯總繳納所得稅的總部企業,在享受西部大開發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省財政一次性補助1000萬元,用于改善辦公條件;對企業高管人員個人所得稅的地方留成部分,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直接獎勵給個人。
對在陜設立或新遷入的金融機構總部、區域總部,根據注冊資本情況給予100萬~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用于營業網點建設。
整合各類引進人才專項資金,對進入國家“千人計劃”的海外引進人才和進入省“百人計劃”的引進人才,省財政分別給予每人100萬元和50萬元人民幣的一次性獎勵。對省級人民政府頒發的用于各類高層次人才的獎金,免征個人所得稅。
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省內企業,對商標所有人給予100萬元獎勵;對獲得陜西省質量管理獎的企業,省上給予100萬元獎勵;對列入我省名牌戰略第一、二梯隊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獎勵。(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