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在大學生性教育方面,近9成大學生渴求性生理、心理知識。那么,大學生們都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取性知識?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很多高校已開設生理知識的相關課程或講座,但受調查學生表示,互聯網、書本或雜志等是他們獲取性知識的主要途徑。
據昆明某高校一位學者介紹,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是明令禁止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須住在集體宿舍里面。但是,管理上一旦松懈,還是會有學生溜到校外租房同居,尤其是周末,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一些高校外的城邊村里,分布著許多出租房或招待所,其中不少房客都是大學生。這個現象在全國范圍都比較普遍,尤其是一線城市。
學者觀點 大學生要對自己行為負責
該學者認為,一些大學生由于遠離家鄉和家人,處于戀愛期的他們需要一個感情寄托,加上他們突然從應試教育的高壓環境下解放出來,釋放心理較重,種種原因可能促成性行為的發生。因此首先需要理解,然后才是進行有效的引導。
“大學生發生性行為盡管屬于私人行為,但處理不當也會帶來許多害處。比如未婚先孕、患性病或艾滋病等,尤其對女生的傷害會更大。”該學者認為,因此,作為成年人,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底線,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此外,硬堵不如疏導,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和責任教育。
專家建議 倫理學專家開出10條良方
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韓躍紅教授,其研究方向是生命倫理學。針對在校大學生婚前性行為增多的現象,韓教授從生命倫理學的角度建議:
建議一 不能與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發生性行為;建議二 不能強迫與他人發生性行為;建議三 不能從事屬于商業性性交易的性行為;建議四 不能因性行為使自己或對方傳染性病、艾滋病;建議五 不能導致女方未婚先孕;建議六 性行為應基于男女雙方真實的感情;建議七 應該盡量避免沒有合法婚姻保護的性行為;建議八 女生一定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建議九 大學生應該把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學習和能力培養上;建議十 在校大學生性行為增多的問題應要引起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關注,大家共同來承擔教育、疏導和管理的責任,減少由于這種現象造成的對當事人、家庭的損害以及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