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西電力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山西一直是向全國輸電最多的省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累計外送電量達506多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以上。雖然目前山西面臨嚴峻的缺電局面,但外輸電量仍超過全省發電量的1/3。
“為保證今年節能減排目標堅決完成,并且保障外輸電供應,山西只能停掉供應省內的發電機組。”山西一座電廠負責人告訴記者。
“電荒”并非因為“煤荒”
據了解,今年10月山西煤炭產量達6758萬噸,創歷史月產量新高;預計今年山西省煤炭總產量將達到7.2億噸,從而超越內蒙古重新確立全國煤炭產銷第一大省的地位。因此,山西不存在煤炭產量不足的問題。
而據記者了解,山西部分發電企業因“煤”停機的原因之一,是少數火電廠還延續著“小煤窯”時代的思維,圖便宜、不建儲煤場或小庫存,不與大產煤企業簽供貨協議,結果現在小煤窯沒了,鬧了“煤荒”。
“因‘煤’停機的表象,其根源就在‘市場煤’與‘計劃電’的價格體制不順。電價屬于國家行政調控,而煤炭的價格卻已市場化。”該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煤價漲幅遠超電價,部分未簽訂煤炭供貨協議的發電廠虧損面加大,因此不愿買煤而停機。
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用電
“無論是拉閘限電、關停機組,還是買柴油機,都屬臨時之舉”。該業內人士認為,電力缺口這么大,電網安全還得保障,因此做好用電分配顯得尤其重要。
負責山西電力調配的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11月以來兩次下發通知,要求“各市各部門不能以完成節能目標為由,停止正在運行的發電機組,要確保省內電網的正常運行”。
山西省電力公司近日連發緊急通知,要求首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根據“先生活、后生產、保重點、兼一般”的用電原則,對帶有自備發電機的營業單位全部參與避峰用電;對大型企業實施錯峰用電。
編輯點評
近期,有些地方采取拉閘限電、關停火電機組等方式,突擊節能減排達標,影響了企業生產和群眾正常生活。這種簡單壓減電力供應的做法,不僅違背了節能減排的初衷,也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推進節能減排,要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切實推進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要正確處理節能減排與合理發用電的關系,加強對電力需求側的管理。只有繼續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用電,對未按規定期限淘汰的落后產能和違規建成項目,依法、按程序停止供電;嚴格控制景觀照明用電,杜絕“亮化”工程等浪費現象;通過幫助用戶提高用電效率,改進用電方式,實現節約用電,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節能減排工作的目標。(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