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飯”的人越多虧損就越多
陜西師范大學后勤服務部陽光飲食中心最近正在為逐月增加的虧損頭疼。據該校后勤人員介紹,自物價上漲以來,到學校蹭飯的人越來越多,自負盈虧的“師大模式”從微利直接變為負利。
據了解,陜師大的后勤一直屬于自負盈虧的集團模式,除了房租免費外,水電、暖氣都得自己承擔。以前物價較低時還可維持,今年以來物價瘋漲,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國家規定,沒有接到上級通知不允許擅自漲價”,該校飲食中心工作人員何女士說,雖然物價在漲,但學校的飯菜一直沒漲價,很多飯菜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以雞蛋為例,雞蛋從3元錢漲到4.6元,一斤雞蛋大約8個,平均一個生雞蛋大約需要0.58元,學校的白水煮蛋每個賣0.6元,處于虧損狀態。賣得越多,虧損越多。”
何女士透露,飲食中心自8月份起虧損越來越嚴重,每月以“萬”為單位呈遞增趨勢。
“曾經出現有人來陜師大批發饅頭的現象”,何女士介紹,陜師大的饅頭是給學生和老師的福利,是虧損售賣,比外面質優價廉。為方便教職工,學校在家屬區設了主食銷售點,教職工可用現金購買。今年暑假,一些外面的人頻頻來校購買,“甚至提著蛇皮袋子來買饅頭”。為防止這種情況,今年開學以來,學校規定教職工也必須持校園卡購買。
據了解,以前在陜師大辦校園卡只需持身份證和在校證明,這就引來了很多社會人士來辦卡吃飯。外來人員越多,虧損越大,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學校決定改變辦卡制度。“現在辦卡者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學生證或師大工作證才可辦卡,但之前已經辦卡的社會人士卻沒法拒之門外。”
困局的最終解決之道
希望政府能穩定物價
記者走訪發現,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北大學等院校的后勤餐飲部門目前都面臨經營困難的難題。
西北政法大學后勤服務集團飲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學校1號餐廳和民族餐廳一直在虧損經營,因為是學校管理的,不能擅自漲價,加上外來人員的“蹭飯”,虧損漏洞越來越大。而2、3號餐廳承包出去了,可以漲價,經營情況似乎還不錯,“我們也無能為力,只希望物價快降下來。”
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北大學均面臨雇工難的問題。西北大學后勤服務集團飲食服務中心主任何正其稱,學校每年免去食堂180萬的水電費,加上“內部競爭”的管理模式,學校食堂目前尚未出現虧損情況,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雇不到工人,經常出現工人炒食堂魷魚的情況。“物價漲了,工人要求漲工資也是應該的”,何正其說,但學校的餐廳一直是“保本經營”,給工人漲工資就意味著成本增加,這樣一來要保證學校菜價穩定就很難。“不能漲價,就只能希望國家抑制物價,給學校食堂一些補貼。”陜西師范大學的后勤工作人員說,面臨學校的虧損無能為力,只能希望國家給些補貼。
對于“蹭飯族”,有的大學生擔心由此帶來的校園安全問題,也有的大學生對“蹭飯族”表示同情。長安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社會學教授戴生岐表示,他也比較理解和同情這些“蹭飯族”,畢竟他們都是想要節約生活成本。但同時他認為,不能將社會人和學生混為一談,社會人不能損害高校學生的利益。政府應該通過新的途徑穩定物價,讓打工族都吃得起飯,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