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蛀蟲上下勾結、沆瀣一氣,導致國家應征稅費收入大量流失。據了解,在羅喣龍等人被查處之后,耒陽市在煤炭產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礦產品稅費征收增長150萬噸位。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間,耒陽市煤炭稅費收入猛增1億元以上。
權力運作必須透明公開
“耒陽市‘礦征辦’窩案背后是一個龐大的利益同盟,‘礦征辦’內部上下級之間、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被腐敗利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利益鏈。”一位參與偵辦案件的紀檢干部說。
據了解,耒陽是湖南省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縣級市之一,可采儲量5.1億噸。近年來,能源價格上漲在耒陽造就了一批身家過億的“煤老板”,一些涉煤部門和單位也因此變得炙手可熱。
月工資千余元的“礦征辦”工作人員,天天與運煤車輛打交道,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些人鋌而走險,與煤老板和涉煤企業結成“利益均沾”的“貓鼠同盟”。
在耒陽市,“礦征辦”的秘密早有傳聞,紀檢監察部門也多次收到群眾舉報,但每次查處都是不了了之。直到2009年6月,湖南省紀委接到舉報,紀委主要領導批示查處,耒陽市“礦征辦”的集體貪腐案件才浮出水面。
在耒陽市“礦征辦”大樓一樓信息股辦公室里,十多臺電視監控屏上清楚地顯示下屬收費站點的收費運行情況。這套系統是2007年耗資5000萬元建成的,除“礦征辦”幾位領導外,系統終端還直接接到了耒陽市財政局和有關市級領導辦公室。
然而,再先進的設備離開了人的監管也只能是個“擺設”。當地群眾反映,“礦征辦”的問題屢次調查沒有結果,是緣于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在“礦征辦”的職工和臨時聘用人員中,有許多是耒陽市直各部門和鄉鎮領導的親屬子女。因而一些監管部門在“礦征辦”的問題上投鼠忌器、網開一面。羅喣龍在負責“礦征辦”期間,以善于“照顧”各種關系而聞名。5年間,“礦征辦”的問題不斷,卻沒有開除過一名員工。
“上下勾結、利益均沾”,導致耒陽市“礦征辦”成了一個水潑不進、針插不進的監督“盲區”。中央黨校科研部研究室主任洪向華說,當前我國市場體系尚不健全,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因此在一段時間內,集體違法違紀案件還將呈現高發態勢。為此必須加強監控,對權力進行限制和約束,從體制機制上推進變革,促進權力在陽光下透明運行。(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