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來自不同高校的大學生,不約而同來到一所中職學校繼續“深造”。他們有的剛剛走出大學校門,有的還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大學生的選擇令人驚訝。
今年9月,重慶交通大學、重慶三峽學院、四川警安職業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22名大學生被錄取為四川省鹽業學校新生,開始兩年的中職學習生涯。中職學校招生,來了這么多大學生,連學校的招辦主任也感到意外。
讀了大學,為什么還要讀中職?
自掏腰包到中職學校學習
四川省鹽業學校位于四川省自貢市,號稱“千年鹽都”,是著名的井鹽生產基地。四川省鹽業學校是全國唯一一所鹽業類專業中職學校,為全國鹽業系統培養專業人才,每年定點為全國20多家鹽業企業輸送畢業生。
在這所中職學校,學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上早自習,晚上9點30分晚自習結束,回到寢室簡單洗漱后,10時10分準時熄燈睡覺。要出校門,得先找班主任開假條。盡管已經開學一個多月,吳金華對這樣的生活、學習節奏依舊感到不習慣。
9月28日,眼看著國慶假期就要來了,吳金華興沖沖地買了火車票,準備第二天回家“好好放松一下”。
今年6月,從重慶教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后,吳金華成了重慶市云陽縣實驗小學的一名體育教師。他熱愛體育教學,但現實打擊了他的工作熱情——在學校沒有編制,吳金華感到工作不穩定。
今年8月,他在當地電視臺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后,他應聘成了重慶鹽業集團的預備員工,隨后被安排到四川省鹽業學校接受定向培養。就這樣,他成了一名中職學生。
事實上,今年入學的22名大學生都是重慶鹽業集團定向培養的。據四川省鹽業學校校長李才均介紹,今年秋季一共為重慶鹽業集團定向培養78名預備員工,其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學生22名,主要學習制鹽工藝、熱電等專業。
重慶鹽業集團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徐海波在電話里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集團在招聘廣告中明確:經過筆試、面試和體檢合格后,應聘者將成為重慶鹽業集團的預備員工,而不是正式職工。預備員工要自費在重慶鹽業學校學習兩年后,才能與集團簽訂勞動合同,成為正式員工。
徐海波表示:“在應聘之前,對于去重慶鹽業學校繼續學習一事,這些大學生是清楚的。”
大學生讀中職,無須大驚小怪
“大學生讀中職,無須大驚小怪。”校長李才均強調,雖然大學生讀中職是件新鮮事兒,但同學們作出這個選擇的前提是,學成兩年就能成為重慶鹽業集團正式員工。“這與參加企業培訓并無兩樣,只不過培訓的地點恰好在中職學校。”
在吳金華看來,鹽業是挺神秘的一個行業,加上重慶鹽業集團是國企,工作會比較穩定,于是他才決定去應聘。
“只要能有一份好工作,我愿意接受中職專業的學習。”正如校長李才均所言,吳金華看中的,正是畢業后能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在22名大學生當中,吳金華的想法具有普遍性。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四川省鹽業學校辦公室主任胡曉凡不斷強調一個觀點:同學們看中的不是我們學校,而是重慶鹽業集團的招牌,是因為畢業后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也有同學認為,大學生讀中職的原因很簡單,沒什么值得探討的。然而,沒想到的是,輿論的關注給了同學們不少壓力。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在22名大學生中,已有多位選擇退學或暫時休學。今年還是四川警安職業學院大三學生的馮晨(因對方不愿透露身份,故此處使用化名——記者注),不久前已經離開四川省鹽業學校,返回所在的大學。馮晨拒絕了記者的采訪,她表示不想談論這個問題,“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不值得任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