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介紹,有煤老板為了能以滅火名義挖煤,甚至自己澆汽油把煤點燃一部分
今年8月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上,閆良他們發現有兩家滅火工程贊助商。分別是:夭斯圖煤礦滅火工程(滴瀝幫烏素三礦),贊助100萬元;公烏素三號井南二采區滅火工程100萬元。
閆良說,南二采區滅火工程就是王平義干的。
9月10日,就記者所見,復興社區四周已有7個巨大的采坑。海南區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坑平均方圓數千米,深達120米。他說按煤礦滅火規范,一般30米以內的火區才適合剝挖處理。
9月4日至14日,記者分別在內蒙古烏海公烏素、阿拉善盟左旗和鄂爾多斯棋盤井等地對煤礦滅火進行了調查。
在這綿延百公里的煤田帶上,隨處可見挖下巨坑的“滅火工程”。在左旗,挖掘機轟鳴著,剝開山皮,挖出烏黑的煤塊,裝上一輛輛卡車。翻過山,就是幾年前以剝挖方式“滅火”而千瘡百孔的烏達煤田。
在鄂爾多斯棋盤井鎮臥龍崗等地,記者看到,華泰煤業等數家滅火工程也正在剝地皮,干得熱火朝天。
記者先后聯系了包括華泰、夭斯圖煤礦等在內的10家煤礦滅火工程,試圖了解工程情況。這些工程的負責人全部選擇了拒絕。
閆良把這解釋為他們做了“虧心事”。
“他們是打著滅火旗號剝地皮,有火的地方,留著不挖,先挖沒有過火的好煤。甚至沒有火的地方也挖開了。”閆良說。
神華烏海能源公司一位知情人介紹,有的煤老板為了能以滅火名義挖煤,甚至自己澆汽油把煤點燃一部分。此說法,在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此前的報道中也出現過。閆良等復興社區的居民曾找當地政府反映。海南區政府也曾組織了多次專題會議,調查的結論是,滅火工程嚴重污染環境。而在此施工的泰源煤礦滅火工程“核準批復文件有些與其正在實施的滅火工程項目無直接聯系,文件與項目既不對應也不支持”。
不過,海南區環保局一位負責人說,泰源滅火工程是鄂爾多斯鄂托克旗的項目,烏海管不了。
企業監管難題
沒有做環評的新達公司,宣布回到央企的懷抱,以此規避了環評
閆良他們擔心的環境危險,在烏達煤田早已成為事實。
烏達煤田滅火工程層層轉包并采用剝挖方式“滅火”,終致巨大的環境災難。
在神華公烏素礦區,這一歷史在重復上演中。
復興社區周邊的滅火工程分別屬于新達公司和鄂托克旗的泰源煤礦。
記者調查獲知,新達公司前身是原公烏素煤礦多種經營公司。該公司在2003年8月改制,脫離神華集團,成為民營企業。
據公烏素礦老職工趙巨金介紹,當時神華海勃灣礦業公司在公烏素礦區劃出1.5平方公里煤田,給新達公司,讓他們自謀出路。2005年,新達公司將煤田轉賣給了王平義和呂天云。
按內蒙古自治區相關規定,滅火工程禁止轉包、轉賣。記者聯系到新達公司法定代表人王過斌,他拒絕回應。
9月12日,烏海市海南區環保局和煤炭局相關負責人均證實,復興社區周邊的滅火和露采工程實際經營人是王平義和呂天云。“小事我們直接找王平義和呂天云。大事還得找新達公司。”
記者從海南區工商局調查發現,新達公司并未完成工商注冊。海南區工商局一負責人稱,因為公烏素礦劃給新達的那些小礦區在國家規劃煤田采礦范圍內,所以無法辦理獨立的采礦證,無法注冊。
烏海市海南區環保局副局長王劍說,2009年烏海市環保局換了新領導,要求所有滅火工程要補做環評。區環保局一直督促新達公司辦理環評手續。但前段時間,王過斌宣布重新回到央企神華烏海能源公司旗下,“他們這樣規避了環評手續”。